禪堂的鍾板,就是大眾的號令,所謂“龍天耳目”,必須相當尊重。鍾板的配合有時是“一鍾一板一木魚”,有時是“二板一鍾一木魚”,或者“三板一鍾一木魚”,都代表一些特殊的意義。所以,禪者的生活,不用語言,每天在單純的號令下井然有序。
另外,誦經時,為什麼要敲打木魚?為什麼要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呢?原來,魚有一個很特殊的習性,不管是在水中遊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敲打木魚來策勉禪者要用功不能懈怠。甚至在鍾板上麵書寫“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珍惜光陰,時不待人”,時時警惕參禪的人珍惜光陰。
禪堂裏最重要的領導者,佛門稱作“維那”,其座位旁有個小牌子,寫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大眾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顧,罪歸汝身。”也就是說,在禪堂裏,大家修行的規矩、法則,都靠維那領導;大家的慧命,維那應好好維護,否則執行不力,就是維那的罪過了。
禪堂裏還有一樣非常引人關心注意的“香板”,香板分有幾種:
1.警策香板:用來勉勵大家。
2.巡香香板:用來巡查坐禪昏沉的人。
3.監香香板:於禪七時使用,一般是由方丈、首座、西堂、維那、糾察等執行。
4.清規香板:是屬較嚴重者,犯了清規時,才會請清規香板來處罰。
香板的作用除了以上幾種,有的信徒也喜歡請賜香板(打香板),來消除業障,為自己增加力量。
禪宗使用香板的時間並不長。據說清朝時,雍正皇帝非常懷念昔時的國師——玉琳國師,當他得知在揚州高旻寺有一位玉琳國師的弟子,就把這位出家人召到朝中。雍正問他的禪功如何?他回答皇帝:“很慚愧,對於禪沒有什麼成就。”
皇帝不太高興,說:“一代國師怎麼會有你這麼沒有出息的後人呢?限你在一個禮拜之內開悟!如果一個禮拜之內不能開悟,我就用這把寶劍殺你。”
於是,衛士每天就在禪堂外,擺一擺、搖一搖這口寶劍,說道:“今天是第一天。”
“今天是第二天。”
“今天是第三天。”
玉琳國師的弟子心想:我這一條小命是保不住了。但是到了第七天,他在情急之下終於開悟了。
他搶了衛士手中的寶劍說道:“究竟是萬歲爺要我的頭?還是我要萬歲爺的頭?”雍正也是一個禪家,聽到這番話,內心很高興,如果不是開悟,誰有這麼大的口氣?
所以,禪門的禪堂,無論是封閉也好、大也好、小也好,主要是讓一個有心參禪、悟道者,能有個悟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