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賈嘉隱雖然其貌不揚,卻具深厚的學問與辯才無礙的內涵,使他獲得“神童”的美名。賈嘉隱七歲時,有一次皇帝召見入宮,當時長孫無忌與徐世兩人正站在朝堂講話,當他們看到賈嘉隱長得麵貌醜陋,決定要戲弄他一番。徐世便以戲謔的口吻問道:“你看我靠的是什麼樹?”
賈嘉隱不假思索回說:“鬆樹。”
“這明明是槐樹,你卻胡言亂語,說是鬆樹。”徐世不以為然。
“您貴為趙國公,以‘公’配‘木’,何以不是‘鬆’呢?”
徐世頓時啞口無言。
“我又是倚著哪棵樹呢?”長孫無忌不甘示弱。
“槐樹。”
“你怎麼又說謊啊?”
“我取‘鬼’對‘木’,不是‘槐’,是什麼?”
倆人紅著臉,無話可說。
賈嘉隱於貞觀年間,被選才授官,雖有卓越的才能,卻因醜陋的外貌,為人輕視。他曾被召見入宮,請皇上決定去留,朝中官員於退朝後,相約來見他。眾人還未開口,英國公李績急著說:“嗬!這小孩容貌粗野醜陋,怎會聰明?”
賈嘉隱應聲答道:“您頭長得像胡人都可以做宰相了,麵貌醜陋的人為何不能聰明?”滿朝官員無不捧腹大笑。
人外貌的姣好或醜陋,不等於學問滿腹,或內在氣質;能為人器重、敬佩,取決於氣度、才智與涵養,絕非外貌。賈嘉隱忍下徐世勳與長孫無忌的恥笑,以聰明才智折服對方的傲慢與歧視;他不因麵貌醜陋而自卑,反以無比自信贏得皇帝的欣賞,獲得神童的美名,以此例視忍力,才知忍辱之力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