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之度量(1 / 1)

唐朝將領郭子儀出身官吏之家,幾乎陷李唐王朝於傾危崩潰的安史之亂、仆固懷恩之亂,都是由郭子儀平定的,他更平息了吐蕃、回紇等的戰亂,解除長安之危。《新唐書》敘述郭子儀是“事上誠,禦下恕,賞罰必信”,郭子儀生性溫和、忠誠為國,縱使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對於君主絕不有功自居,對待部屬更是寬恕厚道,賞罰分明。

深明“樹大招風,名大招嫉”的郭子儀雖不居功自傲,仍然免不了他人的嫉妒,常遭幸臣讒言中傷。安史之亂平定後,唐代宗的親信宦官魚朝恩及程元振,對郭子儀水漲船高的勳望不禁心生妒忌,屢向代宗進讒言,幾次讓他被朝廷解除兵權。

一次,郭子儀領兵征討吐蕃,魚朝恩趁機偷偷派人盜掘郭子儀在長安郊外的祖墳。隋唐人相當看重祖墳的風水,祖墳被挖可是會壞了風水,影響子孫的命運,況且對先人是大大的不敬。當時郭子儀軍權在握,誰都怕郭子儀因此叛變。

郭子儀自涇陽回朝,進宮覲見代宗時,代宗慰問祖墳被挖一事,郭子儀立即嚎啕大哭,說:“微臣長年帶兵,仍無法禁止部屬們去毀壞他人的墳墓。今天先臣之墓被挖,是上天責罰我,並非人為的災禍,怨不得誰!”

郭子儀以國家承平為重,寧可忍下一時之氣,也不願結怨朝臣,使朝廷動蕩不安。由於郭子儀的氣量,才能如唐朝史臣裴垍對他的讚許:“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罪。”

一個過分自傲的人,不懂得謙卑藏拙,才有丁點學問就一副昂昂乎,巍巍乎,不可一世的模樣。真正飽讀詩書,閱曆人生的人,不論何時何處都是虛心求教,尊敬他人的態度,自然而然地顯發內在的道德學問與涵養,而為人所景仰,引以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