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香港回歸祖國的意義(1 / 1)

1997年7月1日將是一個莊嚴神聖的日子。全世界都在關注這一天的到來。

為了觀看1997年7月1日的盛況,許多海內外華人、外國友人提前幾年紛紛預訂了1997年6月30日香港靠海臨街的高級酒店客房。他們擔心那一天看不到曆史性的盛況會留下終生遺憾。

香港,這顆璀燦的“東方之珠”,她是那麼繁榮,她的發展是那麼的艱辛曲折,她的曆史又是那麼的獨具特色,如今主權的交接怎能不令世人矚目?

香港回歸祖國,將成為遠東地區最富有意義的一個和平事件。它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現實意義與國際意義。

(1)香港回歸祖國,洗雪了百餘年來的民族恥辱,向全世界證明了中華民族的尊嚴、能力與智慧。

1842年8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以後,各國帝國主義蜂擁而來,紛紛侵占中國的土地,踐踏中國的人權,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使中國人民開始蒙受奇恥大辱。也是從那時起,中國人民就開始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英勇鬥爭。百餘年來,無數仁人誌士為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前仆後繼,流血犧牲。由於先輩們艱苦卓絕的鬥爭,由於國家實力的增長,將由我們這一代人完成收回香港的偉業。香港處於外國統治下的不幸曆史將宣告結束。中國人民受的曆史恥辱將得以洗雪。

我們終於可以一雪祖先遺恨,告慰先烈英靈,並將曆史的教訓昭示子孫後代。經曆了百餘年的艱苦鬥爭,香港終於擺脫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地位而回到祖國的懷抱,香港同胞終於從寄人籬下的“二等公民”變成堂堂正正的自己國家的主人。

(2)香港回歸祖國,將對香港和內地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香港回歸祖國以後,中國政府將按照“一個國家,兩種製度”的方針,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社會製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這不但在政治上增強了人們對香港前途的信心,而且在經濟上保證了香港的地位不變。特別是明確提出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自由港地位,不實行外彙管製政策,保障資金的流動和進出自由以及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等等。這就把香港經濟發展的經驗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下來,以保證今後繼續貫徹和推行。

香港在國際經濟舞台中的地位不會改變。隨著主權的回歸,香港與大陸的經濟合作將更加密切,雙方互相依存,互利互補。

同時,一個繁榮穩定的香港對於內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香港可以繼續發揮我國與資本主義國家溝通的橋梁的作用,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和條件,通過香港這一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直接或間接地為我們引進外資、先進的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將有利於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

香港主權回歸以後,包括香港在內的華南經濟區將成為21世紀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的廣大香港同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在強大祖國的支持下,將會以當家做主的精神,把香港建設得更加繁榮和興旺,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3)香港回歸祖國,還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

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有權以任何方式收回自己的領土。但是,中英兩國通過和平談判互相諒解,最終妥善解決了問題,這具有國際意義。

實踐證明,世界上各國之間存在的曆史遺留問題,隻要雙方具有解決問題的誠意,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互相諒解和合作的態度,是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圓滿解決,為世界上各國解決此類問題和爭端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範例。

正如前任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所說的:“在緊張和對抗不幸地籠罩著世界的許多地區的時候,對香港未來地位的談判取得成功,將毫無疑問地被認為是在當前國際關係中有效的、靜悄悄外交的一次突出的範例。”(《港澳經濟》1984年第七期)

泰國一家華文報紙在談到解決香港問題時也說,“可作為國際間有關解決領土主權爭執的楷模”。(《港澳經濟》1984年第七期)

(4)香港回歸祖國,還是和平統一大業的重要一步。

按照“一國兩製”的方針和平解決香港問題,對於中國的統一大業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江澤民主席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成立儀式上所說:“收回香港是祖國統一的第一階段,此後麵臨著的是收回澳門和同台灣實現統一。收回香港對於澳門和台灣具有率先垂範的意義。”

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說過一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香港回歸祖國大局已定,大勢所趨,曆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

香港的曆史將從此翻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