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要協調推進農村五大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基層黨的建設
根據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中央提出了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的建設。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確實還存在不少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先進性教育圍繞的一個中心來推進。
3.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要做到“五個必須堅持”
第一,必須堅持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第二,必須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體製。第三,必須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第四,必須堅持因地製宜地搞好規劃。第五,必須堅持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
4.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工作中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第一,要注重實效,不要搞形式。第二,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攀比。回良玉副總理指出:“不要把那些好是好,就是學不了的典型,到處硬性推廣。”第三,要民主協商,不要強迫命令。第四,要引導扶持,不要包辦代替。第五,要突出特色,不要強求一律。要體現農村特色,讓農民生產生活更方便;要突出當地文化的特色;要保持民族特色。
5.建設新農村的“五大目標”
第一,農村生產力確實有新的發展。第二,農民生活水平確實有新的提高。第三,農村基礎設施確實有新的改善。第四,農村社會事業確實有新的發展。第五,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繼續推進。
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進行體製機製創新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在於創新體製機製,動員能夠動員的資源和力量,為實現這一重大曆史任務提供保障。
1.形成対農業農村穩步增長、效率不斷提高的投入機製
現階段,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重點在“多予”上下工夫。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逐步形成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長效投入機製。
2.形成黨委和政府各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機製
建立高效、協調的工作機製是貫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的重要保證。各級黨委要更加自覺地重視新農村建設工作,切實抓緊抓好,努力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各部門、社會各方麵、各地區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工作機製。
3.形成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的激勵機製
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要認識到,對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特別是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政府應勇於承擔責任,積極予以支持;同時,要引導農民在國家政策扶持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依靠自己辛勤勞動建設自己的幸福家園。推進新農村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兩大重要原則是“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和“通過農民辛勤勞動和國家政策扶持”。
4.形成吸引社會各方廣泛支持的參與機製
新農村建設的主體雖然是廣大農民,但必須堅持發揮各方麵的積極性,引導各方麵力量共同參與,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國的共同行動。一是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要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二是積極引導商業資本進入農村。\t'
5.形成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統籌發展機製
建立統籌城鄉的經濟和社會管理體製包括許多方麵內容,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世界各國改變農村地區落後的基本經驗來看,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斷加大力度實現這兩句話:“錢進去,人出來”。從我國當前的情況來看,農民最為迫切的要求之一,就是“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就業製度,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權益”。
陳錫文
2007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