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新型職業不斷產生。新的科學技術的不斷運用是新型職業不斷產生的動力和源泉。每次新的技術革命,都必然有大批新型職業產生,同時,有部分傳統職業被淘汰。如蒸汽機的使用,使整個機械製造業、運輸業、紡織業發生巨大變化。鐵路的出現促使成百上千種新的職業產生。石油和電力應用,導致了城市電氣化、汽車、飛機、電報、電話、無線電、化學工業、塑料工業等一大批新型行業與新型職業的產生。以原子能、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現代生物科學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正在開辟著許許多多高新科技產業及一大批新的職業領域。據統計,現在每年平均有600多種新職業在產生,同時有500多種傳統職業被淘汰。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將轉移自己的職業崗位。
第五,現代職業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職業內容不斷更新和新型職業的不斷產生,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新資源的開發、新技術的發明與應用、生產工具的革新、生產組織的改革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求人們必須有更高的科學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要求人們打破舊的傳統觀念、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樹立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組織紀律觀念和合作觀念。由於職業的不斷發展與變化,從業人員轉換職業將越來越頻繁。在一些發達國家中,人一生平均能轉換職業6至7次。每次職業轉換都會對從業人員提出新的要求,這就使得人們必須摒棄過去那種一次選擇定終身的傳統觀念,樹立不斷選擇、不斷發展的觀念,適時地調整自己與外界環境的關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以適應發展了的新職業的要求。
現代職業活動越來越需要手腦並用,即使是勞動密集型職業,也不再是純體力勞動。隨著大量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職業活動對體力的要求相對下降,而對智力的要求則相對上升。早期煉鋼廠招收新工人,挑選的是力氣大、跑得快的人。而現代化的煉鋼廠,自動化的機器代替了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需要的是能夠使用電子計算機控製煉鋼過程的有知識、有技能的新工人。傳統種植業依靠的是經驗,而現代化種植業則離不開科學。一個沒有現代化農業科學知識的人,就不會運用和接受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也就不可能幹好現代化農業生產。所以,知識與技能越來越成為人們謀求職業和勝任職業的基本條件。
(三)職業的作用
1.對個人的作用
職業活動在人們社會生活中是居首要地位的活動,解決好職業問題,對促進人的社會化乃至人的一生的順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說職業對於個人有以下五方麵功能:
其一,職業是個人獲得經濟收入的來源,是個人賴以生存以及維持家庭生活的手段;其二,職業是個人從事的特定工作,當這種工作能夠使個人的某些才能得到發揮和發展,使個人的某些興趣得到滿足時,就會成為促進個性發展的手段;其三,職業是個人在社會勞動體係中從事具體勞動的體現,因而也是個人為社會做貢獻的途徑;其四,職業是個人獲得名譽、地位、權利以及各種福利等等的來源,從而使人獲得心理滿足,達到“樂業”的境地;其五,職業生活使個人進入一種社會情境,形成一定的行為模式和特定的思想觀念。是進一步社會化的條件。
2.對社會的作用
職業對社會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職業及職業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具體說包括五個方麵:一是職業的存在及其運動本身,構成了人類社會存在和社會運動的一項豐富內容;二是通過職業勞動,生產出社會財富,從而為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奉獻精神產品奠定物質基礎;三是職業分工及勞動是構成社會經濟製度及其運行的主要部分;四是職業是維持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控製的基本手段,人人安居樂業就便於社會控製,促進社會穩定;五是職業的運動,諸如個人的職業轉換,職業結構的變動,職業階層間的矛盾衝突及解決等等,可以成為社會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