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職業道德教育(1 / 3)

人類的社會生活包括職業生活、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三個領域。與此相適應,道德也分成職業道德、家庭道德和社會公德。對於社會來說,職業生活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對於個人來說,職業活動中的貢獻體現一個人一生中的主要貢獻。因此,在整個道德體係中,職業道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職業道德的教育與培養是職業準備的重要內容,也是職業指導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指導對職業道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對淨化社會風氣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職業道德的特點

所謂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社會職業的人們,在履行其職責,處理各種職業關係過程中所應遵守的道德原則和行為規範的總和。它既是對一定行業或職業崗位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行為的規定,又是一定行業和職業崗位對社會所承擔的義務和道德責任。職業道德包含著從業人員對職業道德的認識、職業道德情感的培養,職業意誌品質的鍛煉,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的養成等內容。職業道德的表現和評價主要體現在人們履行其職責的過程中。

職業道德與一般道德原則相比,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點:

第一,職業道德直接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相聯係,以具體職業為存在前提,由各類職業的具體利益、業務內容及職業活動的特點所決定。並在職業活動的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原始社會,由於沒有大規模的社會分工,因而也就沒有出現各種具體職業,職業道德也就無從談起。職業道德萌芽於奴隸社會的職業分工,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除了傳統的職業道德,還不斷地產生新的職業道德。不同職業的職業道德要求各不相同。醫生有醫生的職業道德、教師有教師的職業道德、商人有商人的職業道德……幾乎每一種職業都對其活動的道德規範提出特定的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隻能約束該種職業的從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範圍內起作用。如售貨員的職業道德,要求對顧客百問不厭、有問必答,就不能推及到保密人員。

第二,職業道德在內容上與各種職業要求相結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許多職業長期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以致形成比較穩定的職業心理、職業習慣和職業道德評價,有的還表現為世代相襲的職業傳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職業品德。如軍人的勇敢精神,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品德,醫生救死扶傷的精神以及教師具有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職業品德等都是在長期的職業實踐活動逐漸形成的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第三,職業道德在形式上比較具體,有較大的適用性。各種職業從自身特點出發,適應本職業的具體條件和人們的接受能力形成各自的職業道德。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規章製度、工作守則、生活公約、行為準則等,都非常具體生動、易於實踐,有助於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當然有些“規則”“守則”“須知”的內容並不全是職業道德的範疇,而是含有行為上的紀律及法律要求。有些職業雖無具體的道德“規則”,但不等於沒有道德要求。

正是職業道德具有這樣一些特點,所以曆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在實際社會生活中注意利用職業道德的具體形式促進人們形成忠於職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鼓勵人們努力鑽研業務與技術,約束人們服從領導遵守秩序,鼓舞人們團結協作的精神和爭取集體榮譽感的品質。為培養各行各業所需的合格人才提供思想品德上的保證,以促進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建立在全社會成員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把為現代化建設服務作為職業活動的出發點和目的。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各種職業都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著共同的出發點和目的。同行業內部,大家團結友愛,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在行業與行業之間,隻存在社會分工不同,各種職業不管其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不論其在行業中層次的高低,都無貴賤之分。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各類有益於提高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職業,都是社會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從事不同職業的人彼此相互尊重、團結協作,在各自的職業崗位上為社會做貢獻。

職業成千上萬,職業道德自然各不相同,把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用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統一起來,形成了現代職業道德的共同原則和基本要求。它包括以下四方麵內容。

1.忠於職守,獻身事業

忠於職守就是要熱愛本職工作,充分認識所從事職業的社會責任和所履行的義務,自覺堅守工作崗位,不玩忽職守’對工作極端負責,而不是粗心大意,更不能弄虛作假。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也堅持履行自己的職責。

2.鑽研業務,精益求精

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能力、技術水平抱什麼態度,也具有道德意義。因為一個人的職業能力直接關係到其工作質量和社會效果。所以鑽研業務,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

3.團結協作,遵守紀律

現代職業活動是一種集體活動,職業活動的成果,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是現代化大生產所要求的。職業越發展,分工越具體,這種協作精神就越需要加強。對遵守職業紀律的要求也就越嚴格。

4主人翁的勞動態度

這種勞動態度體現在人們的職業行為上,要求自覺誠實地勞動,在勞動中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維護工作秩序,關心國家的整體利益,自覺為社會多做貢獻。那些“一切向錢看”消極怠工的行為是與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水火不相容的。

此外,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初步發展時期,因此舊的道德的影響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各種職業道德的鬥爭較量還會長期進行下去。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必須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人們的自覺努力才能逐漸完善和建立。近幾年來,國家把某些道德規範固定在法律條例之中,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等,使道德要求具有了法的力量。由於職業道德比一般道德更規範更具體,從而有助於人們在各自的職業活動中較好地實施。人們對職業道德的遵守,又必然會促進整個社會道德的進步。

(三)職業道德在職業指導中的作用

職業道德規範不是人們隨意製定的,而是具有客觀必然性。它受到職業的責任、活動方式和活動規律的製約。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相互聯係,相互促進。職業指導通過對職業活動規律及職業活動內容的研究,為製定各種職業的道德規範提供依據。研究職業道德與職業責任、職業行為的關係,製定出符合職業要求的職業行為規範與職業道德規範是職業指導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職業道德又反過來推動職業指導工作者去按一定的職業道德規範去教育和要求從業者。從業者的行為隻有符合職業活動本身的特殊要求,職業活動才能正常進行。具體說職業道德在職業指導過程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