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要發達國家職業指導概況(2 / 2)

在英國,除教育部門的職業指導係統外,中央勞工部還設有就業事務局及其輔助機構——就業事務谘詢委員會,各地還設立有職業介紹所及人才服務機構。1974年英國通過了《就業和訓練法》,並建立了由雇主、工會、地方教育當局和教育專家方代表按一定比例組成的人力服務委員會(MSC)。下設就業服務部、訓練服務部和特別訓練計劃部。1978年,該委員會推出青少年就業機會計劃,其主要對象是16—19歲的青少年。這個計劃要求:①使青少年較係統地了解一般的職業生涯,熟悉一個特定職業;②使他們有機會嚐試不同的工作,從而認識到自己適合的工作範圍,並去獲得基本的職業技能;③使他們有機會接受繼續教育;④向他們提供職業谘詢與指導。人力服務委員會在各地設立了數十個地區委員會,以推行這項計劃及開展日常的職業指導工作。

(三)法國的職業指導

法國的職業指導工作其特點是建立了一個層次分明、組織嚴密的職業指導網絡體係,由中央集中領導,依靠校外指導機構溝通學校與社會的聯係,為學生提供服務。

現行的職業指導機構有中央和地區兩級。中央一級由教育部直接領導,設職業指導部和全國教育與職業信息委員會,分別負責職業谘詢人員培訓、製定職業指導政策、研究職業指導理論和方法,以及研究全國勞動市場、經濟發展和教育趨勢、社會需求,編製各種職業信息和教育信息資料,出版職業指導專業刊物,並負責協調教育部門和社會其它部門的聯係。地區一級設立信息與方向指導中心,直接為學生提供服務。其任務包括:①散發中央一級職業指導機構編製的各種就業指南,提供教育與職業信息;②對本地區的學生進行職業方向指導,區指導中心顧問每人要聯係一兩所學校,指導學生升學與就業。1981年,法國的4M個教學區,共有信息與方向指導中心560個,指導谘詢人員達3500人,與初中學生的比例為1:800.

為幫助畢業生求職擇業,法國的大學也設有方向指導中心,為學生提供職業及就業信息,指導學生選擇職業和求職。

(四)日本的職業指導

日本的大學均設有職業指導機構或具有指導職能的機構,幫助學生擇業與求職。日本大學生的求職活動,通常在畢業前一年的暑假就開始。此時,大學裏的職業指導部門就要積極與用人單位聯係,為學生提供就業線索和推薦人才。讓即將畢業的學生填寫就業登記表,內容包括:本人經曆、家庭狀況、學業成績、外語水平、興趣愛好、特長、健康狀況、就業意願等。然後由指導教師填寫意見,作為用人單位錄用的依據。與此同時,用人單位也要向學校提供有關情況,包括:用人單位的曆史沿革、現狀、地點、招聘人員的數量、種類、待遇及以後的發展等。大約從9月份開始,各大學職業指導部門就向即將畢業的學生公布各方麵的招聘情況,主辦一係列的講座,傳授有關求職擇業的知識和技巧。

在中學,日本《學校教育法》明確規定,中學階段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外,還要掌握社會需要的有關職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勤勞的態度和根據自身個性選擇將來去向的能力。日本文部省專門製定了《初中和高中去向指導入門》,將去向指導視為:是為了對每個學生未來的生活方式及人生設計進行輔導和幫助,促進每個學生的職業發展,把握並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依靠全體教員與學生家長、社區及有關機構共同合作而開展的教育。並要求各學校建立去向指導部。

當代日本大中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可概括為以下六個方麵:①了解學生的意願和基本情況;②提供升學就業等去向信息;③開展去向谘詢;④開設去向指導課程;⑤與學生家長、高一級學校及企業和所在的社區保持密切聯係;⑥對已畢業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職業指導課是日本大學開展職業指導的普遍形式,一般大學職業指導課占4—6學分此外,加拿大、德國、巴西、前蘇聯等國的職業指導也有較好的基礎,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由於職業指導在國際上也還是一個新的領域,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一個國家到底采用哪一種模式,受到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和製約。借鑒國外經驗,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從實際出發推動我國職業指導事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章 職業指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