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係統,職業指導所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初中後的青年學生(包括普通初中、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大專院校和接受各類職業培訓學員),每年僅僅初、高中階段的畢業生放有一千多萬人,他們不管通過何種渠道,最後必將踏上工作崗位。由一個學生過渡成為一個勞動者,畢竟是人生的一大轉折,是青年對事業的初次選擇。要完成這個轉折,需要他自己的努力,也需要職業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聯係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李鵬同誌在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報告中就指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歸根到底要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關鍵是抓好科技和教育”。抓好教育的關鍵之一是進一步深化改革,及早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多年來,教育界無不崇尚“因才施教”,但在一味追求升學率的風氣中,實際強調的是智育、是分數。“以分取人”的教育觀、人才觀,必然忽視人的全麵發展,必然忽視學生的誌趣愛好、心理生理諸因素及對其潛能的開發。深層次教育改革就要針對時弊,更新教育思想,在教育過程中滲透職業指導的內容,使職業指導和各類、各科教育相結合,真正做到麵向全體學生因才施教,全麵提高他們的素質。
有人誤以為職業指導僅僅是指導學生就業,其實它所覆蓋範圍遠比指導就業要廣泛得多。職業指導既適應於升學指導,幫助選擇專業和學校,明確報考誌願;也是生涯教育、生計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的組成部分或相關過程。所以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文件都明確提出開展職業指導的要求。國家教委為此相應製訂了中學職業指導教育綱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製度的改革,使得高等學校的職業指導的就業谘詢工作受到高度重視並得到迅速發展。勞動部也配合勞動製度改革,發布了職業指導辦法,正在各自係統中逐步開展職業指導工作。
實踐開始證明,職業指導己是勞動力市場不可缺少的調節和引導的手段,也是教育與就業、學校與社會和學生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橋梁,現代社會不能不向公民提供職業指導,現代教育不能離開職業指導,職業指導是新時期一項十分重要的社會事業。
近年來,隨著勞動製度和教育體製改革的深入,不少革命前輩、職教前輩及有識之士大力倡導職業指導,各方麵工作也呼喚職業指導,因此,職業指導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很多學校和職業介紹部門正在試驗和恢複職業指導工作,很多研究單位也從不同角度探討為何在我國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職業指導理論和模式。在這種形勢下,各方麵邊切需要有關理論作指導。可喜的是:由於國內職業指導專家、學者如金一鳴教授,劉鑒農、張樹桂副教授等人率先示範下,近年各種職業指導著作開始陸續出版,對實際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不過如與客觀要求相比,這方麵著作目前仍感不足。
去年年底,受北京市有關單位之托認真看了朱啟臻同誌這本新作,不禁為之雀躍。我認為這是一本好書,理論性、應用性、可讀性都較好,是同類著作中不可多得的力作之一,朱啟臻同誌是較早從事職業指導研究和實踐的中青年學者,他的新作不但對職業指導理論體係作了係統、明確的闡述,而且還汲取了近年國內開展這項工作的許多實際經驗。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供了科學的職業指導方法,這對推動今後我國職業指導研究及其工作的深入開展,必將產生良好的作用和影響。
我希望今後有更多的中青年學者專家來關心這個門類,著書立說,以各學科新思路、新成就、新方法幫助職業指導進入新的階段,為加強職業指導的理論建設而共同努力!
1996年5月
§§第一章 作為一門學科的職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