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培養控製個人情緒的抑製力(3 / 3)

一種宣泄情緒的衝擊在到來之前是有兆頭的。在發現宣泄情緒的兆頭時,要注意及時控製。在麵對麵的矛盾衝突過程中,人們要控製情緒確實很難,但隻要存在抑製情緒的意識,決心進行克製訓練,就能夠取得成效。我個人的體驗是,要抓住三個基本環節:第一,閉上嘴;第二,離開現場;第三,轉換興奮中心。閉上嘴,就是開始實行自我控製,不發展矛盾,不激化矛盾;離開現場,就是超脫或擺脫矛盾衝突的氛圍,自覺地更換環境;轉換興奮中心,就是為情緒的疏通尋找新的渠道。這是實行自我控製、訓練自己的抑製力的簡單訓練。這樣,起碼能夠做到不宣泄情緒、不傷害他人。

在一對一的矛盾衝突之中,要學會忍讓或退讓。在人民群眾和同誌之間的主動退讓和妥協,是品格高尚的表現,應該養成這樣的忍讓觀念。同時,如果自己是他人宣泄情緒的承受者,也要善意配合。比如,在對方宣泄過程之中,自己控製發言,主動離開現場;或者傾聽對方的宣泄,而不要接茬;或者主動地直接向對方讓步。許多時候,退讓是最好的緩解矛盾的做法。即使是在熱戀者、夫妻這樣的親密關係之間,日常生活中也會產生各種誤解或理解上的差異,如果不能主動相讓,就會激化矛盾。俗話說情到濃處情轉薄。最親密的關係,如果不能互相體諒,互相忍讓,不抑製情緒的宣泄,更容易造成精神的損傷,甚至感情的破裂。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以人心換人心,這樣,矛盾就會化解,個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之中培育高尚的心理狀態。

(4)情緒失控的惡果

由於不能控製個人的情緒宣泄,使情緒的宣泄惡性膨脹、肆意馳騁,往往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這樣的教訓真是太多了。在這方麵,由於情緒的宣泄失控造成的人才損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從反麵汲取教訓,增強進行抑製情緒訓練的自覺性。

1991年11月1日發生的“盧剛事件”就是一個沉痛的教訓。就讀於美國衣阿華大學物理係的中國留學生盧剛,是從事太空科學研究的優秀學生,也是由李政道先生選送美國的。由於自己的博士論文沒能參加最佳論文評選活動,忌妒自己的中國同學山林華的論文得到獲獎提名並作為博士後留校工作,他的情緒就達到了不能忍耐的地步,采取了槍殺的手段進行報複。11月1日午午3點,盧剛在物理係大樓開槍,當場殺死了物理係的主任、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以及自己的中國同學山林華。接著,盧剛又走進學校行政大樓,開槍打傷一位女副校長以及她的秘書。之後,盧剛上到頂樓開槍自殺。這一案件震驚全美,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北京某大學的學生劉勇也是由於長期情緒積壓得不到疏解,最後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的。劉勇從中學開始就是一個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自命不凡,抱著一心當部長的心思,考入管理係。由於辦公司失敗,當“偉人”的夢想破滅,追求的女友分手,其積壓的情緒得不到疏解,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1988年8月7日,劉勇誘騙自己女友的同宿舍的女生下樓,撕開她的衣服,向她紮了十餘刀,將其殺害。這個震驚全國的凶殺案,也是由於情緒的惡性宣泄而造成的。

總之,情緒失控的惡果,教訓沉痛。一個有為的人才,不能不注重心理健康的修養,不能不加強情緒抑製力的培養,從而保證自己的健康成長。

§§第六章 全麵科學文化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