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在黨的七大所作的口頭政治報告中介紹了這個事情那年邊區政府開會時打雷,垮塌一聲把李縣長打死了,有人就說,唉呀,雷公為什麼沒有把毛澤東打死呢?我調查了一番,其原因隻有一個,就是征公糧太多,有些老百姓不高興。那時確實征公糧太多。要不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政策呢?要!從一九二一年共產黨產生,到一九四二年陝甘寧邊區開高幹會,我們還沒有學會搞經濟工作。沒有學會,要學一下吧!不然雷公要打死人。
毛澤東堅持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真心實意地幫助人民解決實際問題,一點也沒有對這位出言不遜的人產生對抗的情緒,顯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寬闊胸懷。
在黨的七大的報告結論部分之中,毛澤東再次提到這件事情。他說自己聽到這個話是很吃驚的。但他從人民解放的角度,並沒有把這個事情作為情緒激動的因素。不但是對這位農民的話,還有所謂“毛澤東不如張國燾的學問好”的閑話,毛澤東都做了極為冷靜的處理。毛澤東的結論顯示了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高尚的胸懷。
他說:“要有堅定的原則,要多聽地方同誌的意見,因為地方同誌的話你們很難聽得到,他們也難得有機會講。我就有這個經驗,許多話就是從閑話中聽到的。例如,說什麼陝北人隻能創造蘇區不能當紅軍,為什麼陝北紅軍不編一個師?說什麼張國燾學問好,毛澤東學問不好。說什麼雷公為什麼不打死毛澤東?這些都是閑話,對這些話我怎麼看呢?為什麼有人希望雷公打死我呢?當時我聽到這個話是很吃驚的。說這個話的時間是一九四一年,地方是邊區,那年邊區公糧征收二十萬石,還要運公鹽六萬馱,這一下把老百姓搞得相當苦,怨聲載道,天怒人怨,這些事還不是毛澤東搞的?因為我也主張征收二十萬石公糧,主張去運鹽。當時不運鹽也不行,但是運得久了就不好。這就迫使我們研究財政經濟問題,下決心搞大生產運動,一九四二年公糧減少了,一九四三年也減少了,這就解決了問題。為什麼說張國燾的學問比我好呢?就是因為批判張國燾路線把人家整苦了,抗大派去的十八歲娃娃當指導員,把什麼都說成是張國燾路線,拿老百姓一個雞蛋也是張國燾路線。三八五旅的旅部打電報給留守兵團司令部反映這些情況。我說再也不要整人家的張國燾路線了。那個張國燾路線好不好呢?我說當然不好。但三八五旅的同誌他們從另一方麵想,張國燾沒有整他們的張國燾路線,毛澤東就整了他們的張國燾路線,所以張國燾的學問就好,毛澤東的學問就不好。我是不是也承認了這一條呢?我承認了這一條,必須要承認這一條。說雷公為什麼不打死我是有原因的,說我的學問比張國燾差也是有原因的,要分析這些原因,要解決問題。”
“要經常存一個心,就是總怕對不起地方,如果我們出了錯誤,就允許地方同誌批評我們,我們應當采取這樣的態度。說雷公為什麼不打死我,我不怪說這個話的人,而怪我們自己征了二十萬石公糧,因此我們是有責任的。於是,我們就研究財政經濟問題,隻有從這方麵才能解決問題,不然有一天雷公就真會打死我了。”毛澤東具有最大的公心,所以對個人情緒的控製,也堪稱中國共產黨人的楷模。隻有具有這樣的胸懷,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和愛戴。
(3)抑製個人情緒的訓練
關於調節和抑製個人情緒的方法,不同的研究角度具有不同的主張和說法。一般認為,要注意保持一種樂觀開朗、輕鬆穩重的情緒,通過合適而有效的渠道及時宣泄自己的情緒,利用集體活動調節自己的情緒,通過更換個人感情場景調節個人情緒等。當然,通過心理谘詢,和親朋好友聊天,閱讀小說,欣賞音樂,從事藝術或業務工作,都是轉移和疏散個人情緒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