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磨煉堅強的意誌(1 / 3)

意誌就是把決策和選擇轉化為行動的能力。堅強的意誌,是人才順利發展的保證。磨煉堅強的意誌,實際上就是強化人才的生命力。

(1)堅強意誌的內涵和意義

堅強意誌的內涵就是持之以恒、百折不撓、艱苦奮鬥。所謂持之以恒,就是一個人的意誌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而不動搖;所謂百折不撓,就是一個人的意誌經得起失敗和挫折的考驗,愈益堅強;所謂艱苦奮鬥,就是一個人的意誌經得起艱難困苦環境的考驗。

意誌作為人的一種行為能力和實踐能力,對於人生的成敗至關重要。人的意誌就是人的生命力的表現。隻有具備堅強的意誌,才能衝破人生的種種坎坷,忍受人生的種種艱難痛苦,戰勝人生的種種挫折,使人生的航船駛向成功的彼岸。意誌脆弱的人,往往一事無成,遇到重大挫折甚至會自毀生命。現在的家長都為自己子女的成才四處奔波,不遺餘力,盼望子女成龍成鳳。有的不惜一切手段,積累財富,恨不得為自己的幾代子孫留下足夠的財富。如此對待子女,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起到反麵的作用。如果把子女的生存條件搞得太好,子女得不到任何的意誌鍛煉,等於毀了孩子。再好的主觀動機也不行。留給子女家產萬貫,不如留給孩子一個堅強的意誌,不如對孩子進行切實的意誌訓練。讓孩子獲得堅強的意誌,就等於賦予孩子旺盛的生命力,讓孩子擁有足夠的素質,自己去迎接未來的種種考驗。這比什麼都好。同樣,對自己也是如此。堅強的意誌是人生永恒的財富。

古語曰: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這就是說,具有堅強意誌的人,隻要堅持努力,就能夠克服世界上和人生中的一切困難,從而獲得成功。曆史上的越王勾踐,在慘敗之後,被吳國滅亡,但他立誌複興,臥薪嚐膽,發憤圖強,忍受種種屈辱,十年之後,終於轉弱為強,滅亡吳國,成為春秋末期的霸主。這個曆史事實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之中,一直是意誌堅強的典型。勾踐這種臥薪嚐膽的意誌,千古流芳。

一個人如果沒有堅強的意誌,往往會陷入困境,在關鍵時刻甚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大學時期我親眼見過許多這樣的事例。同學S自幼發展順利,其父親是全國勞動模範,他本人在中學就入了黨,就大學後又做了學生黨支部書記,學習成績也很好,是一個又紅又專的典型,令人羨慕。但是,他以後的不順,就隱藏在這種特別順利的生活經曆之中了。文革到來之後,他被認為是一個“黑苗子”,決定要開批鬥會對他進行批鬥。這時,他在政治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自尊心遭到嚴重的傷害,他的意誌承受不了,最終跳樓自殺。還有一位女同學Y,也是一個又紅又專的典型。她也是一順百順。但是在文革之中,當時當政的一位負責人,誣說她和另一個男生發生過兩性關係。這種對自尊和名譽的衝擊,使得她無法承受,當她聽到這樣的話之後,回到宿舍就跳樓自殺。結果雖然沒有死,但失去了自理能力。隨著家長的日益衰老,無人養得起她,家長把她送回學校,她最終就死在這個學校裏。遙想當年,這兩個人順利發展的時候,誰曾想過會發生後來的事情呢?一順百順的生活,缺乏意誌的磨難和訓練,最後難免會遇到致命的挫折。從這一點上看,人生在世,一順百順,決不是一件好事。說不定哪一天,命運之神找上門來,考驗意誌的時候就到了。加強意誌的鍛煉,是21世紀人才的正確選擇。

(2)磨煉的途徑之一:擴大知識的視野

人的知識是否廣博,經曆是否豐富,決定了一個人的意誌狀況。許多意誌薄弱的人,主要是缺乏人生知識的起碼常識,不能科學地把握人生的規律,所以才頂不住現實的壓力,表現為一個意誌薄弱者。比如,有的人處於逆境之中,不能正確地、辯證地看待眼前的逆境,陷入絕對化看問題的形而上學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表現出悲觀消極的狀態。所以,不斷擴大自身的知識視野,掌握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方法,確實是磨煉意誌的有效途徑之一。

人的一生,主動與被動的處境,艱難與幸運的處境,順利與坎坷的曆程,甚至是富貴與貧賤的身份,都是不斷變換,不斷交替的。這種世態的變幻,人生的炎涼,在許多文化典籍之中都有表述。在真誠的人際交往中,也能夠得到許多人生變幻的知識。如果一個人知識麵比較廣,接觸過這樣的知識,就會在人生曲折中比較通達,意誌比較堅強;如果沒有接觸這類知識,心胸就會比較狹窄,缺少抗禦挫折的能力,意誌就會比較脆弱。

《紅樓夢》裏有兩首詩集中概括了該書的人生感悟,富於哲理,對於開闊人的知識視野,進行意誌訓練大有好處。其一: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篷窗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又來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