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的才子賈誼20多歲就受到漢文帝的賞識,應招擔任博士之職,是當時博士中最年輕的一位。在眾博士之中,隻有賈誼對漢文帝的問題對答如流,博士們都認為賈誼才能傑出,無與倫比。漢文帝也非常喜歡他,對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內就升任太中大夫。後來,雖然受到周勃等人的嫉妒和排斥,被謫為長沙王太傅,畢竟也是突出的人才。但是,他竟然在33歲年紀輕輕時便病逝。
唐朝著名詩人李賀(790—816)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的詩也頗受毛澤東的讚賞。“黑雲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唱天下白”,這些千古麗言,感人肺腑。他的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文思敏捷,語言講究,修辭手法多樣,具有極度的浪漫主義風格。錢鍾書的《談藝錄》就辟有八章來專論李賀的詩。在文學史上,李賀和杜牧一起並稱“小李杜”。他27歲英年早逝,令人痛惜。有人感歎:假能天賜凡壽,則我華夏當又添一李白矣!
新時期名噪一時的數學家陳景潤,1973年發表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與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即“1+2”),證明了兩個結論。這兩個結論把200多年來人們未曾解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大大推進一步,在國際上被稱為“陳氏定理”。但他竟然於1996年3月逝世,享年僅63歲。這在當代社會也不是長壽的年齡。如果他能夠具有現代人正常的平均壽命,就會作出更大的科學貢獻。
正反兩個方麵的經驗教訓告誡人們要注重身體健康。沒有健康的體魄,就不能很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3)“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健康的體魄主要靠鍛煉。在鍛煉身體方麵,毛澤東教育思想的實踐者蔣南翔生前留下的寶貴口號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在培育人才方麵,這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和曆史意義的振奮人心的口號。
據有關同誌回憶,1957年11月29日晚,在清華大學階梯教室召開的全校體育教師、體育幹部會上,身為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講話指出:“我們每個同學要爭取畢業後工作五十年。”1964年1月,在馬約翰先生為清華工作五十年慶祝會上,蔣南翔談到把身體鍛煉好,以便向馬約翰先生看齊,同馬約翰先生競賽,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從此,”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作為一個完整的口號,不僅在清華,而且在全國高校以至全社會都有廣泛的影響。這一號召進一步明確了體育鍛煉的意義,提高了人們體育鍛煉的思想境界,有力地調動了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大大推動了體育運動的開展。
其實鍛煉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一個最簡單易行的途徑就是跑步或者走路。青年人跑步,中老年人要走路。這就是最簡單有效的鍛煉方式。
關於跑步的功效,有識之士多有闡述。在古希臘愛琴海岸邊的埃多斯山崖的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2500多年前刻下的一段文字:“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這個格言向人們揭示一個哲理:健壯體魄人人都可得到,途徑就是跑步。跑步是投資最小、形式最簡易的運動。有專家強調,經常跑步,主動出汗,身體的毒素會被排掉,走路會富有彈性,人也會更樂觀更自信。跑步最大的困難是枯燥和疲勞,但隻要改變對跑步的認識背景,困難是可以克服的。還有人認為,長跑,就像一個人的一生,在這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就像我們在跑的過程中,感到累了,感到難受了,想停下來不跑了,但是,隻要我們堅持下去,不要放棄,就一定能到達終點,取得勝利。有的長跑鍛煉者有這樣的感受:迎著朝霞、沐著和風跑,是一種享受;在細雨中不罷不休,帶給自己的是毅力和信心;在暴風雨中奔跑,就得到與自然抗爭的快感和經曆鬥爭的幸福。
(4)體育鍛煉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效用
體育鍛煉對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促進效用。生理體質的鍛煉,也能夠促進心理健康的發展。
毛澤東在青年時期的《體育之研究》中就提出了體育鍛煉對於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功能。他指出,體育可以“增知識”、“調感情”、“強意誌”。這是因為體全而知識之事以全,故可謂間接從體育以得知識。“身體健全,感情斯正,可謂不易之理。”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為,若耐久,皆意誌之事。……夫力拔山氣蓋也,猛烈而已;不斬樓蘭誓不還,不畏而已;化家為國,敢為而已;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人,耐久而已。要皆可於日常體育之小基之。意誌也者,固人生事業之先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