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評價標準(3 / 3)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也有很多明顯的消極作用。人與人的關係變成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變成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在資產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的,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賺錢,除了快快發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除了金錢的損失,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金錢高於一切,金錢萬能,金錢能使惡行變成美德,卑賤變成尊貴,老年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如此一來,不擇手段地謀取金錢,無休止地發財賺錢,就成為支配資產階級全部活動的最高目的。為了金錢,不恥一切卑汙行徑,甚至人格、良心也可以出賣。金錢的魔力滲透到一切交換與非交換的領域,把一切價值變為商品的價值。在這種貨幣拜物教——拜金主義的支配下,一切罪惡和腐朽行為都可以產生。拜金主義是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價值觀,它把金錢看得比人的價值與尊嚴更重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相對於計劃經濟時期,金錢的作用大為擴張。一方麵,金錢在經濟領域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麵,金錢時常越出經濟領域,導致出現一些負麵影響。一些利欲熏心之徒,為了追求金錢而不惜傷天害理,他們侵吞國家資產,製假售假,走私販毒,偷稅漏稅,雇傭童工,買賣人口,權錢交易,嫖娼賣淫,甚至用錢想保住殺人犯的性命或縮短服刑期。這些醜惡現象一出現,就受到法律的製裁,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唾棄。

在我們的現實社會裏,由於市場經濟缺乏規範,金錢的作用遠遠超出了經濟領域,開始在更加廣泛的領域起作用。沒有良心的金錢,可以讓費厄潑賴的足球裁判“吹黑哨”;沒有良心的金錢,可以讓人間天使的醫生見死不救;沒有良心的金錢,可以讓重大犯罪案件的目睹者緘口不言;沒有良心的金錢,可以讓罪犯的罪行變輕,可以讓該死的人重新得到生命;沒有良心的金錢,可以讓一部分人和金錢一樣沒有良心,幹著坑蒙拐騙的勾當。隨1992年市場大潮到來的“選美大潮”,開始於祖國邊陲的省份,接著就蔓延進中心大城市。在“美”的招牌下,“選美”的組織者大撈一把,而各種令人難以啟齒的醜聞卻在盛行。有人說,選美是用金錢堆出來的。例如,在北京舉行的一次廣告模特大賽,獲得“中國小姐”頭銜的某小姐根本就沒有進入決賽圈。捐助這次大賽的老板表示,如果不把這個頭銜給這位小姐,他就要撤回讚助。“正義”和“美好”隻好向金錢繳械投降。1993年“評選”出的“杭州小姐”,竟然是一位離婚的29歲的婦女。美女如雲的西子湖畔,竟然選不出一位真正的美女,這讓杭州人頗感臉上無光。在選美大賽之中被選中的小姐,往往也經不住金錢的誘惑,有的成為有錢人的玩物,有的借機嫁給外國人,有的借這個頭銜撈錢、恣意享樂。怪不得大多數人認為,“選美”是巨商豪富汙辱女性的無聊遊戲,毫不足取。

1992年1月22日,一位叫做“風人”的作者,在《文彙報》發表《知識多乎?錢多乎?》的文章,提出了一個刺激性的觀點:“在商品經濟日趨繁榮的今天,社會對一個人成功的‘標誌’,逐漸開始以‘錢’的多少來加以衡量”。看來,在市場經濟大潮麵前,許多人魂不守舍,在金錢魔力的衝擊下,丟掉了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

在社會主義社會,獲得金錢的多少並不能真正反映一個人貢獻的大小,不能把金錢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因為在現實社會中,實際上存在著貢獻與報酬不匹配的現象,社會分工又造成人們的貢獻大小與能力、態度不完全一致,總要有人從事賺錢少、但社會確實需要的工作。俗稱“大款”的那些人並不都是對社會貢獻大的人,其中有人靠的就是非法致富。如果以“一切向錢看”作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將會造成一係列嚴重惡果:有的人為了獲得更多金錢,就把非商品當作商品販賣,愛情、身體、器官、良心、尊嚴都成了交換的商品;有的人為了更多地賺錢,不惜鋌而走險。人間的友愛、真誠、互助將被金錢驅散,信任危機的陰影將籠罩心頭,法製與秩序將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將麵臨嚴重的災難。

在我們國家的現實條件下,由於種種原因,並非是貢獻越大的人掙錢越多。一個人的收入取決於幾個方麵的因素:宏觀經濟的環境;從事的企業和事業在商品市場運作之中的處境;從事的職業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國家政策的調整;自身的才幹和努力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不能用金錢當做評價人生價值的標準的。

我們國家表彰的雷鋒,焦裕祿,23位“兩彈一星”的有功人員,上海的勞動模範徐虎,北京的勞動模範李素麗,他們並不是獲得金錢最多或很多的人,但在我們的社會裏卻受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高度尊敬,成為人們崇拜的楷模。山東省煙台市某農村企業集團的總裁,帶領村民集體致富,比一般村民不知多付出多少辛苦和勞動,十年巨變,使企業成為每年上交國家利稅6億多元的大企業,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極大的改善。但是總裁本人隻拿普通工人最高檔的工資。村民對他十分敬佩。他認為,花多少錢也難以買到村民的這份心情,而少索取報酬就得到了這樣的心情,何樂而不為呢?這些創造了突出價值的人們,都沒有多掙到錢,但卻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原因就是他們為國象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了顯著的貢獻。人們是從付出勞動和貢獻的尺度給予他們崇高的評價的。

社會主義的人生價值觀不應該奉行拜金主義。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金錢僅僅是達到人生目的的手段,而不是人生的目的。如果通過正當手段謀取金錢,就具有積極的正麵的道德價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我們取舍的原則。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還不完善,在開放的環境中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衝擊和侵蝕,這都容易滋生拜金主義。權錢交易,“官商”、“官倒”,是“權力拜物教”與“金錢拜物教”相結合的怪胎,它無情地嘲弄和踐踏人的價值,是全國人民深惡痛絕的醜惡現象。鏟除這些醜惡現象,恢複人的價值的尊嚴,樹立為社會主義勞動、奉獻的崇高的價值目標,還需要進行一場長期的鬥爭。

(5)堅持以勞動和奉獻作為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

對於社會主義社會成功人才的素質來說,確立勞動和奉獻為人生價值的標準,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在這個問題上差之毫厘,在人生的實踐中就會失之千裏。現實社會環境越是搞市場經濟,現實社會中金錢的作用越是不斷增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就越是要堅持勞動和奉獻作為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

社會主義社會,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是勞動和奉獻。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導師是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寫了《資本論》,成為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立足的科學依據。從某種意義上說,《資本論》告訴人們一個秘密:社會的物質財富是勞動創造的,不是資本創造的,資本不創造財富。在人類社會開辟了社會主義社會的新紀元之後,所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樹立了“勞動光榮”的新觀念,都把勞動和奉獻作為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勞動和奉獻體現了為人民服務,是實現自我價值和體現社會價值的根本途徑。

近些年來,隨著西方自由主義思潮的蔓延和滲透,西方價值觀無孔不人。一些人不能分辨價值觀上的是非,竟然自覺不自覺地充當西方價值觀的俘虜,甚至企圖改變社會主義國家人生價值的標準。在20世紀90年代末的一次春節晚會上,一位演藝界的名人,就在全國的電視觀眾麵前,大聲疾呼他在60年代的影片中扮演的一個反派人物時所說的話:“誰發財誰英雄,誰受窮誰狗熊!”這豈不是把社會主義國家的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改變了嗎?在某地,我還看到一個農村新修的院牆上,大字書寫著一條標語“誰發財誰英雄,誰受窮誰狗熊”。在這條標語的後麵,緊接著就是落款“黨支部宣”。看來,某些基層黨組織的成員在思想素質方麵,存在嚴重的問題。可以說,這樣的黨支部已經喪失了一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的性質,不提高怎麼行呢?如果讓這樣搞宣傳工作的黨的幹部主持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誰能夠知道他們會把社會主義的車開到什麼地方去?改變勞動和奉獻這一人生價值的標準,就很容易促使一些人在金錢麵前喪失勞動人民的本性。在S省的一個農村,有這樣一個家庭,雖然經濟上很貧窮,但家庭內部的人際關係卻堪稱當地楷模。20世紀90年代,這個家庭發生巨大變化,發了大財,銀行存款號稱130多萬。但是,就因為有了錢,家庭內部的人際關係發生了嚴重的變化。弟兄兩個之間為了幾萬元的利益分配打得你死我活,視若仇讎。爭鬥的雙方都打算采取非法的手段對付對方。當兩弟兄的母親以死相拚、出麵製止他們的爭鬥時,弟兄中的一個竟然指著自己的母親嗬斥:“想死你現在就死!我站在這裏看著你死!你如果不敢死就不是人!”人們都為這樣的子女咋舌。當地人一般稱呼這樣不通人性的子女為“畜生”。問題就在於,為什麼過去那麼好的家庭內部人際關係,現在竟然變成這個樣子?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錢太多的同時,沒有一個對待金錢的正確態度。如果把金錢看得比自己母親的生命還重要,就達到了要錢不要命的程度;如果把金錢看得比自己的基本人格還重要,就達到了要錢不要臉的程度。這樣的心態,就沒有多少人性了。如果全社會實行以金錢為評價人生價值的最高標準,那麼還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墮落到喪失勞動人民的本性的地步。

§§第四章 良好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