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吻(1 / 3)

池幸和顏硯的積怨,要追溯到池幸入行初始。

顏硯是前輩,童星出道,小時候大眼小嘴,十分可愛。因太過可愛,掩蓋了演技的缺陷,隨著年紀增長,容貌漸漸泯然眾人,眾人也開始察覺,她演技實在平平:演乖巧可愛小姑娘演上了癮,成了慣性,說話動作都帶刻意表演的僵硬和不自然。

池幸在處女作《虎牙》中嶄露頭角,導演接受采訪時喝過酒,帶幾分醉意說漏了嘴,一嘴港味普通話:她比顏硯演得好,好勁,有天分。

顏硯正是《虎牙》的女主角。

後來峰川簽下池幸,兩人成了同一個公司的前後輩。

池幸起初見到顏硯,總要恭恭敬敬喊一聲“顏姐”,禮貌做足,但往往迎來的都是顏硯半翻白眼的表情。

次數一多,林述川隻得委婉提醒她少喊:她隻比顏硯小三個月,這聲姐喊得顏硯渾身不舒服。

池幸乖乖不喊,但顏硯對她的敵意不減。她自認是後輩,規規矩矩乖乖巧巧,從不主動找顏硯麻煩,坊間傳說顏硯在化妝間裏命池幸給自己提鞋梳頭,池幸也隻是笑笑,“有這種事?我自己都不知道”,總之從來不正麵回應。

她當時是想把那雙絕版細高跟扔顏硯臉上的,但心裏還想著不該給林述川增添麻煩,咬牙忍了。

兩人後來合作了一部武俠電影,顏硯仍是女主角,但風頭全被池幸搶走。

觀眾對池幸的印象還停留在《虎牙》裏威風凜凜的三妹上,結果卻在大銀幕上看到了一位風姿卓絕的美豔□□。池幸飾演的青樓女子前半段扮作花瓶,後半段現出真麵目,與男主角有幾場死鬥,最後死於其手。

特寫切來切去,倆人目光撞出火星。那俊朗大俠客看她的眼神比看淑女顏硯熱烈百倍,連說台詞也帶上幾分真情。

什麼“死在我手裏,你應該無怨”,什麼“是我遇見你遲了”。

劇照鋪天蓋地,“她和他究竟有沒有相愛過”能在論壇吵出幾百頁。報刊文章一篇接一篇,談的都是池幸,池幸印象最深的題目是《這部6分影片,卻貢獻21世紀滿分俠女角色》。

池幸找到林述川,問他這些稿件是不是吹過頭了。她一直很喜歡看誇自己的文章,可這些文章題目誇張到讓人臉紅,內文池幸更是皺眉跳著閱讀。

裏麵寫的風華絕代之人,除了名字和自己相同,實在沒有別的相似之處。

可觀眾就愛看這樣的故事。大俠和淑女配對有什麼意思,他們要看大俠被妖女挑逗,要看妖女鐵石心腸被熱血打動,還要看妖女死在大俠劍下,又怨又恨,臨了一聲長歎:是我生不逢時。

大俠如何救淑女、戀淑女,編劇硬拗的情節罷了。大俠和妖女怎麼隔著重重桎梏難忍心動,才是愛情最高真理。

總之討論越來越熱烈,彼時還未消失的土豆網上各色剪輯視頻層出不窮,配千萬種傷心情歌,最後片段總是妖女被大俠的劍釘在戈壁頹牆上,黃沙四起,她眼裏含淚,卻笑得燦爛,淚水始終不落。

“是我生不逢時。”

話音未落,蒙太奇手法一轉,大俠在揚州街頭初見騎馬而過的女子,紗帽被春風吹起,她容色豔絕,回眸一笑。

說實話,那電影平平無奇,但池幸自己看了剪輯都忍不住心想:靠,我好美。

林述川告訴她:峰川根本沒砸錢營銷,因為顏硯不高興。是池幸和角色的熱度實在太高太高了,媒體也要吃飯,當然湊著熱點上。

吵嚷幾個月,許多不知情的人都以為,這電影裏池幸才是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