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的內容浩瀚無垠,宗派也林立繁多,不管禪宗、淨土,或中觀的空、中道,都是人間的佛教。
講到禪,曆代的祖師們參禪都不求成佛,隻求開悟,隻求明心見性。他們在人間悟道以後,當下的生活能夠解脫、能夠安住身心,獲得現在身心的自在,所以禪者是最有人間性。
淨土行者希望求往生淨土,也是要現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夠,是無法往生的。除了以現實的世界作為立足點,老實念佛、修持,別無捷徑。尤其對現在家庭,對忙亂的社會人生,淨土是安定我們身心的良方。能夠禪淨雙修,更能契合人間的佛教思想。
中道的思想,就是空有融和的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間實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現世生活中幸福快樂。有些人太重視物質的生活,流於世俗狂熱的追逐,容易忘失自己。有些人則遠離人間,到深山裏一個人獨處,如枯木死灰,冷冰冰的,對世間生死疾苦,不予關懷。人生太過熱烘烘或太過冷冰冰都不好,缺乏中道的圓融。
所謂中道,是中觀的般若智慧,有了這種智慧,遇到事情,就懂得事待理成,懂得把握其中的原則。遇到一切果,知道果從因生,種什麼因就會結什麼果,不會隨便怨天尤人,會去追查原因。“有”的現象,是由於“空”理,“不空”就什麼都沒有了。沒有虛空,宇宙萬有如何建設?“空”中才能生妙“有”。所以,人間佛教是過著有物質也有精神的生活,物質、精神的生活是同等的重要。有向心外追求的,也有心內的世界;有前麵的世界,也有回頭的世界。不是盲從,一味往前衝;衝得頭破血流時,要懂得回頭是岸。人間佛教有擁有的生活,也有空無的生活;有群居的生活,也有獨處的生活。把世間所有的一切都調和起來,使人間成為最美好的生活。
我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正如我為佛光山所訂立的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肯給人的,肯服務的,肯助人一臂之力的,肯跟人結緣,肯給人歡喜的,那就是佛的教示,是佛在人間所給我們的教導。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就是要讓佛教落實在人間,落實在我們生活中,落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上。佛在哪裏?在我的心裏。淨土在哪裏?在我的心裏。眼睛一閉,宇宙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我這裏。縱使天下的人都舍我而去,但佛祖在我心中,沒有離開我。
在今天的社會裏,每個人的負擔都相當沉重,家庭、事業、親人的種種責任,緊緊地壓迫著我們。假如我們擁有了人間佛教,就能擁有整個宇宙大地,如無門慧開禪師說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所謂“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一床寬”,能夠擁有心內的世界,不一定要求心外世界的廣大。如果能擴大心內的世界,則人間所有一切眾生、所有一切世界,都離開不了我們的心。以眾為我,心、佛、眾生,等無差別時,才是真正幸福圓滿的人生,也才是人間佛教的真正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