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是布施,“舍”即是“得”,布施,表麵上看似給人,實際上獲益的卻是自己,如播種,不在田裏撒下種子,怎麼會有收獲?《大寶積經》雲:“乞者不逆,廣結善緣”當別人對我們有所要求時,不要輕易拒絕,要具有喜舍心給予協助,且不求回報。布施時,要帶著感恩的心,感謝對方接受我們的布施。
過去的布施,是我布施給您,您就要感謝我;就要幫我立個名字;要幫我刻個牌匾;要在大眾中表揚我。這不叫舍,而是“貪”。正確的布施應以智慧判斷其有無價值、是否需要,而不是一味沽名釣譽、期求回報。沒有佛法的布施,不能稱為舍,有希望的回報是“貧窮”;佛法的布施稱“喜舍”,發自內心歡喜的布施,能長養慈悲,有了慈悲心就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如此就能激發幫助人、包容人的熱心與胸懷,故喜舍是布施歡喜,給人一點喜舍布施,自己也可以得到無限法喜。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舍心便會增長一分,如果能有“擁有的時候有喜舍的個性,喜舍的時候有擁有的感受。”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
喜舍就像太陽的光明照耀著人,它是不要求回報的,喜舍不一定要有錢,給人歡喜,到處與人結緣,這就是一種喜舍;我有嘴巴可以講好話,好話不怕多,喜舍好的語言,這是讚美的布施,世間最美又是最容易做到的布施就是愛語;我有眼睛,見到人就可以行注目禮,以慈悲的眼神看對方;我有手,可以幫您做事;我有腳,可以幫您跑跑腿;我也可以給您一個笑容;至少我有一顆心,可以時常關心您、關照您、尊崇您。所以,喜舍隨時隨地、隨處隨人都可應用得上。
有句台灣話叫作“相撲雞”,意思就是說,每一次開口就要與人吵架,與人鬥,假如您遇上了這類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平靜麵對,不起煩惱,不與人鬥爭,是處事最好的妙方。例如——
他如果說:“你莫名其妙。”
你就回答:“是啊!我非常地莫名其妙。”
而他又說:“你豈有此理。”
你則回答:“是啊!我是豈有此理。”
他又講:“啊!你不知道就不要囉唆了。”
那你可以回答:“好的,那我不囉唆了!”
像這種情形,他想跟你吵,也就吵不起來了。
另一句台灣話叫“烏鴉嘴”,意思是不給人歡喜的語言。現在好多人說話都不給人歡喜,說出來的話會令人難過,就如同烏鴉叫出來的聲音會使人不歡喜。比方說,過去有個人蓋新房子,招呼親朋好友來參觀新居。大家都帶著禮物去慶賀,主人也展示各個房間給大家參觀。友人們讚歎著:“好啊!漂亮啊!”唯有一個人,一來就講:“不對啊!你把木柴放在火爐旁邊是很危險的!因為生火煮東西,爆出來的火星跳到木柴上,很危險的。”“唉喲!你的煙囪蓋得不夠高,要是冒出來的煙中帶有火花,噴出來的火星掉在屋頂的茅草上會著火的……”這就是烏鴉嘴,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輕率的做事態度,有時會自取滅亡。故要管理好自己的身、口、意,以免破壞一些好因好緣。人與人相處,口邊多善言,可以廣結很多善緣。
所以講話不要做“烏鴉嘴”,要做“喜鵲報喜”;待人不要做“相撲雞”,要做“鳳凰來儀”;處世不要做“木頭人”,要做“微笑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