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開心心的忙。忙是生活的意義,忙是生命的動力,忙的人生是驕傲的人生。你看,工商大亨哪個不忙?官員領導們有誰說他不忙?忙帶來生活的充實,帶來生命的意義,帶來事業的成就,帶來財富的增加。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歡喜,忙得快樂。假如一個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經沒有光彩了。忙是有用,不忙就沒有用;沒有用的人生,誰會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開開心心地忙,為充實生活而忙。
四、不甘不願的忙。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願,那是最苦的人生。忙得不甘願的人,必然是他沒有從忙中得到快樂,沒有體會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麼呢?當然,有人會說:“為誰作嫁為誰忙?”因為他不懂人生為什麼要忙,當然不甘願幫人家的忙。其實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白幹的活,你幫人家的忙就是幫自己的忙。不願意忙的人應轉化觀念:一切為人忙的事,對自己都有利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級,可以得獎,甚至可以放慰勞假。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與自己的未來都有關係有幫助,懂得忙就是營養、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會問:“人生為什麼不要忙呢?”
·佛光菜根譚·
忙,才能促進心靈的健康;
忙,才能培養自己的因緣;
忙,才能發揮生命的力量;
忙,才能提升人生的價值。
與屬下相處
有兄弟倆出遠門。一路上,兄弟倆各自提著一隻行李箱,左右手來回倒換。後來,大哥看到路邊有賣扁擔的,就買了一根,將行李箱掛在扁擔上,挑著走,輕鬆多了。
一個工作團隊能否表現出最好的績效,領導者是關鍵。過去的觀念總認為屬下難做,因為要獲得長官的歡喜和認同不容易。現在,由於個人自我意識發展,麵對所謂新人類新思維,往往反而是主管難為。有的時候,僅需調整領導的方式,就能有利於與屬下相處,更有效地發揮整個團隊功能。
一、以關心代替幹涉。關心屬下是愛護的表現,但有些主管因為閱曆豐富,以自己的經驗過度幹預屬下工作,弄得雙方不歡喜,彼此俱疲。因此,主管不如扮演顧問、協助者角色,適度給予原則督導,以關心代替幹涉,讓屬下有自由發展的空間,發揮個人的特質優點。
二、以服務代替要求。主管的角色在統籌、決策,提供服務。有些主管能力大,脾氣也大,工作超時超量,要求嚴苛,以致屬下不勝負荷。一個團體靠少數獨攬全局的主管可能成功,但也要有良好的管理團隊才能永續經營。因此,要求別人不一定能夠如願,要求太高太多而做不到,反而影響士氣,不如以服務代替要求,可能更容易發揮屬下的潛能。
三、以合作代替命令。所謂管理,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命令太多,他也不一定歡喜接受。佛教講“同事攝”,你不如跟他合作,與他共事,步調一致,以協調、會議來代替命令,讓大家彼此溝通了解,發揮集體創作、同體共生的精神,才是最上乘的管理方式。
四、以勉勵代替責怪。身為主管,有時固然恨鐵不成鋼,但也要考慮每個人不同的根性與因緣。屬下經驗不足,難免會有錯誤和過失,與其計較、抱怨、責怪,何妨確實了解他的困難、不足。禪門裏,盤珪禪師以慈悲愛心感動惡習不改的慣竊,仙崖禪師以不說破的方式感化頑劣的沙彌。為對方留一些顏麵、餘地,給予適切的指導與勉勵,相信屬下必定會心悅誠服,用心改進。
五、說義不宜深而要明。有時候,上麵的人對屬下講話,講太深的道理,講得過於高調,屬下聽不懂,無法理解接受,那也等於沒有用。因此,最要緊的是講清楚,你講明白,他就容易執行了。
六、下令不宜繁而要簡。言語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梁,對你的屬下要下達命令時,固然不可以朝令夕改,但也不宜太過繁瑣,事繁易生煩。你要把握原則、簡明扼要,讓你的屬下很容易有所遵循,很容易能建立起共識。
七、教人不宜嚴而要慈。諸葛亮說:“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製強、以柔製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存,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教導你的屬下時不要過於苛嚴,你要有慈悲心,給他方便,讓他容易實踐。講話不傷他,做事不磨他,他必定歡喜納受。現在有很多長官刁難屬下,講話刻薄,這都是不高明。讓屬下有發揮的空間,心甘情願,彼此才易合作。
八、待人不宜苛而要寬。長官如果很寬厚,屬下必定對你服從,並且擁戴你。如果你太過苛刻,常常為難他,找他麻煩,增加他的困擾,增加他的工作分量,延長他的工作時間,有太多的要求,他不一定服氣你,甚至就給你怠工、開小差,這反而劃不來。若不體恤屬下,人心難以歸向,遲早會失敗。
要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既辛苦又具挑戰性,除了要能運籌帷幄,還要懂得心理谘商、溝通協調、人際關係等。而管理的最高妙訣,在於能夠先管理好自己的心,將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人我一如,與屬下相處必定能夠獲得認同。
·佛光菜根譚·
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
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
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
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