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笑著說道:“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沒有意義。繼續討論下去的話,我就真的反動了。”

其實所謂的“黨文化”說到底就是“當決定一切”。這樣的文化固然有利於政權的穩定,但是卻必然對傳統的文化造成巨大的衝擊與損壞,因為當一切都以黨文化的需要作為衡量標準的時候,我們很多的傳統文化就會因此消失。

而現在是情況確實是如此。我們的傳統文化逐漸在消失,國人沒有了信仰,而如今我們的國門已經打開,洗腦式的黨文化教育根本就不能再起作用,這就造成了人們的信仰更加迷茫,所以人們就隻能回到最原始的***當中去,於是人們才會像如今這樣對金錢有著如此狂熱的崇拜。

“黨文化”的核心其實就是“封建”。“黨文化”中的封建性處處可見,把黨的領導和下級官員隔離開來,把黨和社會隔離開來。首先體現為一種封建的等級化。

“黨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奴才文化”。上級領導把下級看成“奴才”,一級、一級地往下傳遞。中國的“黨文化”中沒有其它國家官僚體係中所體現出來的尊重權威的文化,而體現為恐懼權力、獻媚權力的“奴才文化”。當然,這本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中國人隻有恐懼或者獻媚權力的傳統,從來就沒有尊重權威的傳統。

“奴才文化”發展到了一個頂點,下級唯一所想的就是要討上級的歡心,因此不可避免地要說假話。結果怎樣呢?有人已經指出,黨內說真話變成了天下第一難。

當然,這裏的說話並不僅僅局限於平常那些交往過程的談話,更是體現在黨內的各種領導人講話、公報、政策等所有需要用文字來表達的文件上。“黨八股”的文件,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即使是專家學者,也隻能從字裏行間來解讀其需要傳達的信息。

到了社會層麵,這些文件誰也看不懂。當下級看不懂文件,要通過其他途徑來揣摩上級的意圖的時候,當人民看不懂執政黨的文件,要通過其他途徑來揣摩執政黨意圖的時候,相關各方之間的溝通就中斷了,他們之間也就擁有了無形的“城牆”。

表現在實際政策行為中,無論是決策還是政策執行,這種文化表現為隻“唯上”而不“唯下”。

從統治者或者上級的角度,他們當然希望下級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在上級的政策意誌和社會需要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從而能夠一方麵從下級那裏得到反映現實的政策信息,另一方麵使得政策能夠執行下去。

但在“唯上”的文化裏麵,下級是不會考慮到現實情況和社會需要的,很多政策既不能反映現實情況,也不能得到執行。如果要強行執行,必然深化體製和社會之間的矛盾,從而走向了統治者和上級本來意誌的反麵。“唯上”文化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精英淘汰”,就是那些具有獨立思考又能夠做事情的幹部被視為是異類,不能被上級和同事所接受。

與之相關的,是被稱之為“秘書幫文化”的“黨文化”。在任何製度下,秘書都是很重要的。但中國的秘書有其封建特性,有點類似封建時代的“家奴”。中國的秘書幫擁有一個特殊的地位。

對很多領導來說,什麼都可以缺,唯獨秘書不能缺。無論是本身的工作、外部關係,甚至家庭關係都是需要秘書。如此高度依賴秘書,秘書簡直就是一些領導通往外部世界的“必經通道”。換一句話說,秘書就是領導的“城堡”。在這個意義上說,秘書有效地把領導和真實世界隔離開來。

再者,秘書也是領導的“腦袋”。很多領導整日沉迷於瑣事,既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來思考問題,尤其是大問題,所以需要秘書來做其“腦袋”,秘書要替其所服務的領導思考,準備好領導所有的講話材料。在這個意義上,無怪乎有人說,秘書是領導的“領導”。在很多場合,秘書的品質就決定了一個領導人的成敗。

更為重要的、可以對黨的生存和發展產生致命傷的“黨文化”,就是黨內毫無規則的權力競爭。在封建時代,沒有政治競爭,因為王權具有高度壟斷性,屬於皇帝本人或者皇帝家族。不過,皇帝之下有變相的競爭,競爭產生於皇帝家族成員之間、產生在各級官僚。舊時有“朋黨”一說。“朋黨”就是政治競爭的工具。因為王權是壟斷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皇帝有合法性也有能力來製約甚至消滅“朋黨”政治。

現在時代不同了,無論是高層的權力交接還是一般意義上的領導人“換屆”或者“換代”,權力都比較分散。尤其在強人政治之後,政治競爭不可避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