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少年壯誌不言愁(2 / 3)

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複雜無比。當即,眾學子們就紛紛陷入了沉默當中。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兒,才陸續有人起身回應,“太學,乃天下學堂之冠。五帝時為成均,夏時為東序,商時作右學,周則稱其為上癢。待到前朝,董聖獻計於漢武,興太學,置名師,以養天下之士,此後,太學之名方才固定下來。”

“太者,大也。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有人記性好,幹脆直接照搬《禮記.大學》,以免多說多錯。

還有人則引經據典,力證太學乃一國文教之源。太學興,則文教興。太學衰,則其國運與文教,也必然凋零。

嚴尤聽了,也不品評大夥說得是對是錯,隻管笑著輕輕點頭。眾學子見他如此隨和,心中的畏懼之意漸去,說出的話,也越來越坦誠。

但是,大部分人,都把精力放在了第一個問題上。對於第二個問題,卻鮮有人敢於帶頭”拋磚”。

大司徒嚴尤耐著性子,又聽了片刻,終究不願再繼續等待。擺了擺手,笑著提醒:“老夫曾經也在太學就讀,對太學的來曆,其實也略知一二。諸君剛才說得都很有道理,但是,諸君卻都隻回答了老夫第一個問。第二問,莫非比第一問難許多麼?為何至今沒有一人為老夫解惑?”

“這……”誠意堂內,熱鬧的氣氛立刻轉冷。眾學子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想第一個開口。

嚴尤見此,索性直接點將。手指坐在左首第一排的朱佑,笑著吩咐,“即然沒人帶頭,老夫就隨便指了。這位小兄弟,你可否解老夫心中之惑!”

朱佑沒想到自己居然被第一個點到,頓時緊張得滿臉通紅。然而,畢竟先前被老師劉龔帶著見過許多大場麵,他緊張歸緊張,心思卻照樣轉得飛快。稍作斟酌,便大聲回應道:“稟大司徒,學生在此讀書,一是為了謀取出身,二則是為了將來能報效國家。您老剛才也提到過,陛下以傾國之力養我等太學子弟,我等應該飲水思源,學好本事,替君分憂!”

“說得好!”嚴尤聞聽,立刻笑著撫掌,“你能如此想,也算沒辜負陛下的良苦用心。你叫什麼名字?師從何人?”

朱祐得到了鼓勵,精神大振。先作了個揖,然後繼續大聲回應:“學生朱祐,字仲先,師從鴻儒劉夫子。師傅名諱,請恕學生不敢直呼!”

“原來是孟公的弟子啊,怪不得如此機變!”嚴尤對太學極為熟悉,立刻從鴻儒兩個字上,推斷出了朱佑的師承,笑了笑,迅速將目光轉向劉龔,“孟公,你教出了一個好弟子!”

劉龔年齡跟他差不多,卻是劉歆(秀)的晚輩,因此,急忙起身,笑著拱手,“大司徒過獎了,仲先生性跳脫,還需嚴加磨礪,方堪大用!大司徒切莫因為他口舌靈活,就以為他真的學有所成!”

話雖然說的謙虛,但是他的臉上,卻露出了如假包換的得意之色。很顯然,是朱祐剛才的表現,給他這個做師傅的掙足了麵子。

嚴尤跟劉歆(秀)交情頗深,而劉龔又是劉歆(秀)的晚輩。愛屋及烏,遇到徒孫輩兒的朱佑,難免要順手提攜一下。因此,笑了笑,故意又將目光轉向後者,和顏悅色地問道:“仲先,你既然準備學成之後,報效國家,將來可有什麼打算?”

“嘿!嘖嘖!”

“嘖嘖!”

“這小子,運氣好的沒邊!”沒等朱佑回應,四下裏,已經響起了一片讚歎之聲。學子們一個個眼睛發亮,都對朱佑如此輕鬆地就引起了大司徒的關注,羨慕不已。

而朱佑本人,卻被沒想到自己運氣居然如此之好,被嚴尤揪住一問再問,頓時心裏有些發虛。猶豫再三,才非常認真地回應道:“啟稟大司徒,學生原本……原本想自己將來如同家師一樣,入太學做博士,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棟梁。”

“不錯,你且坐下。”嚴尤手捋長須,欣慰地點頭,“若非聖人當年有教無類,也沒後世儒學之大興。你的誌向不錯,但想要達到令師的高度,還需更加努力才行。”

“是!”朱佑拱手受教,然後紅著臉欲言又止,“不過,不過學生……”

嚴尤頓時就是一愣,笑了笑,低聲鼓勵道,“不過什麼?男子漢大丈夫,不要扭扭捏捏,但說無妨。”

“是!”朱祐心中頓時就有了勇氣,挺胸拔背,大聲補充,“不過學生見了大司徒之後,卻突然又有了棄筆從戎之念。所以現在心中十分迷茫,不知將來該如何選擇?”

這幾句話,半真半假,卻讓嚴尤心裏極為受用。立刻搖了搖頭,笑著數落道:“你小子啊,這花花腸子,也得了令師的真傳。依老夫之見,將軍和鴻儒,卻可以得兼。誰說將軍就目不識丁?你甚至可以先投筆從戎沙場立功,等上了年紀之後,再回太學傳道授業!”

“多謝大司徒指點!”朱祐大喜過望,躬身下拜。還沒等將腰彎道位,耳畔卻又傳來了嚴的聲音,很坦誠,隱隱還帶著幾分告誡之意,“隻是無論做將軍還是做鴻儒,都需要有些擔當才行。不能老慫恿別人往前衝,自己卻在背後坐享其成!否則,早晚得吃大虧!”

“啊?哈哈哈,哈哈哈哈!”眾學子先是一愣,隨即恍然大悟。怪不得先前蘇著能將王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原來背後還有朱佑在偷偷支招!跟書樓四友比誰讀得書多,那王固輸得可一點兒都不冤!

“是,弟子謹遵大司徒教誨!”朱佑被說得麵紅耳赤,硬著頭皮行完了禮,訕訕落座。

嚴尤不想讓他承受的打擊太重,又笑著鼓勵了他幾句,然後才將目光轉向周圍眾人,“仲先的誌向是,做鴻儒或者做將軍。爾等跟他都是同窗,年齡也差不多,不妨也都說說自己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