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昔年種蒺今收瓜(2 / 2)

這些,都是記載於家譜之中,劉秀從小就耳熟能詳內容。平時沒人刻意去提醒,他自己也不會專門兒去想,所以引發不了任何心緒波動。而現在,家譜上所記載了祖居,就在眼前。祖輩們曾經的榮耀,也在身側徐徐而過。作為一個剛剛年滿十八歲的青蔥少年,他,怎麼可能依舊無動於衷?

“文叔,為師記得,你的兩個哥哥都務農為業吧?他們家書中可曾說起,南陽那邊,今秋收成如何?”隱約感覺到劉秀呼吸越來越重,祭酒劉歆(秀)忽然笑了笑,仿佛很不經意地問道。

”還,還好!今年收成不錯,因為弟子在太學就讀,縣裏還免了家中部分賦稅!“劉秀心中一寒,瞬間眼神就恢複了清明。

祖先們曾經的榮耀,早已成為了過去。如今,這座皇宮屬於大新。而自己,正走在前去接受大新皇帝召見的路上。如果應對得當,也許今天就能被賜予官職,從此家族不必受稅吏欺淩逼迫之苦。如果自己還念念不忘祖先的榮耀,念念不忘天下的歸屬,不但本人不可能活著走出皇宮,遠在舂陵的家族,也必定受到牽連!

想到這兒,劉秀忍不住扭過頭,向祭酒劉歆投去感激地一瞥。祭酒劉歆,卻好像僅僅是為了緩和他的緊張情緒一樣,笑了笑,繼續漫不經心地說道:“還能免掉部分賦稅麼?那等會兒你見了陛下,應該當麵道謝才是。說實話,也就是本朝,才會對教化如此重視。你能從南陽來長安就讀,也多虧了陛下!”

“學生明白,學生不敢忘記陛下鴻恩!”劉秀感激地點了點頭,回答得格外大聲。

劉歆(秀)最喜歡的,就是他這種機靈勁兒。於是乎,又笑嗬嗬地談起了當初太學大興土木之時,皇帝是如何地認真,如何數度頒下聖旨,勒令有司全力配合。要錢給錢,要人出人,絕不準許任何官員克扣分毫……

劉秀認認真真地聽著,偶爾說幾句感慨或者感謝地話。又在不知不覺間,心情徹底恢複了平靜。而就在此時,胡姓宦官也停下了腳步,弓著身子,對站在不遠處一座殿堂門口的某個宦官說道:“趙左監,請啟奏陛下,劉祭酒帶著陛下昨天點了名的那個學子,前來覲見!”

“等著!”職位為左監門的趙姓宦官丟下冰冷了兩個字,轉身入內。片刻後,又板著一張棺材臉走了出來,“劉祭酒,陛下召你入內問話。和你同名的那個學生,暫且在外邊等待!”

‘怎麼是單獨召見?’祭酒劉歆(秀)暗暗吃了一驚,卻不敢提出任何異議。先躬下身,衝著屋門端端正正地行禮,口稱,“臣劉秀,謹遵聖命!”。然後提起袍子角,小跑著進入屋內。

“皇上事先派人調查我的底細?!”目送著劉歆(秀)的身影被黑洞洞洞屋門吞沒,劉秀剛果平複下去的心情,再度變得緊張。“他已經知道我叫劉秀,恰恰跟祭酒同名!那他記不記得,去年賜給我青銅尺子的事情?他知道不知道,我曾經不止一次,當眾打了王固和王恒等人的臉?!”

“呼——”一陣北風卷著殘雪,從房頂橫掃而過。紛紛揚揚的雪沫子,灑了劉秀滿頭滿臉。刺骨的寒意,瞬間又將他的身體穿了個通透。劉秀卻沒有心思去擦脖子裏的雪,而是悄悄地又握緊了拳頭。

那把青銅尺子,他反複研究過多次,平心而論,構思絕對堪稱巧妙,做工也極為精良。然而,對於一個終日埋頭苦讀的書生來說,此物卻沒半點兒用途!

那皇上當日賜下此物是什麼意思?筆、墨、書、硯,都是讀書人必需,而尺子又算什麼?與前麵四者,為何絲毫都搭不上邊兒?

‘皇上也許想通過那把尺子,驗證某件事情!也許當日劉某回答不出來此物的用途,反而是件幸事!’在內心深處,劉秀多次推演王莽的意圖,每一次得出來結論,都能讓他忐忑難安。

“如果一會陛下又問起我尺子的用途……”用力咬著下唇,他不停地給自己出謀劃策。“我就,我就說,學生愚鈍……不行,那反倒顯得太假了,哪有經過一年時間,還弄不清楚尺子用途的。我就說,學生,學生拿著此物,專程找了匠戶請教。匠戶們群策群力,終於……”

“陛下有旨,宣太學生劉秀覲見——!”一個高亢的長音,忽然鑽進了他的耳朵。

激靈靈打了個哆嗦,劉秀收起紛亂的思緒。學著先前祭酒劉歆(秀)的模樣,先朝著黑洞的屋門行禮,口稱,“學生劉秀,謹遵聖命!”然後,小步急趨入內。在門口處,恰恰與告退出門的太學祭酒劉歆(秀)擦肩而過!

如果您覺得《劉秀嚴光》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51/51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