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離去(終章)(3 / 3)

李刺史神情充滿了讚歎,拱手道:“羅侯爺心思靈巧,機智無雙,短短幾條鐵律,卻是萬家生佛,活人無數,善哉善哉。下官代晉州父老多謝侯爺了!”

說完李刺史起身再次行禮。

羅雲生起身謙遜回禮,小屁孩李治則在一旁幽幽歎氣,似乎為自己沒搶到這樁功勞而幽怨懊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糧食的近憂已解決,可從長遠來看,晉州這一整年的日子也不好過,聞訊而來的難民隻會越來越多,糧食隻會越吃越少,更何況羅雲生一行即將啟程赴晉陽,也要帶走大半糧食。

啟行之前的幾日,羅雲生在晉州刺史府內安排善後,除了派人向長安奏報之外,還召集晉州官員訓話。

災年裏農耕沒了指望,卻也不能坐以待斃。腦子活絡一些,眼光長遠一些,終歸要百姓們找條活路出來。

於是羅雲生定下了以勞換食,多勞多得的律條,不僅如此,在羅雲生的授意下,李治以晉王的身份,連同藍田縣侯,晉州刺史等,聯名向河東道以外尚未受災的河南道,江南道等諸州縣遞發公函,以本地特產換取他們的糧食,形成一條良性循環的產業鏈條。

一切安排妥當,羅雲生和李治帶領禁衛和部曲隊伍,順便帶走了近五千石糧食,終於啟程出城,開赴晉陽。

出晉州城,城外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官吏和百姓都很忙,忙著上山采木,忙著搭建棚帳。現有的棚帳已足夠晉州難民所用,隻是羅雲生和李刺史等人一致認為,晉州城外放賑糧的消息很快會傳出去,各方難民必然聞訊而來,那麼現有的棚帳必然不夠用,未來上萬甚至數萬人住在一起,絕不能太擁擠,否則容易傳染疾病,擴建棚帳已是勢在必行。

車馬在城外停留了許久,羅雲生和李治騎在馬上,靜靜地看著李刺史一臉疲憊地指揮百姓搭建工程,各級官吏前後奔忙,百姓們扛木采石,還有遠處夥夫用大勺在巨大的鐵鍋裏不停翻攪,凜冽的寒風裏隱隱夾雜著幾許粥香……

羅雲生嘴角綻開了笑容。

華夏數千年,其實就是一部數千年的苦難史,天災,人禍,戰爭,瘟疫,種種磨難被老天毫不留情地加諸在這些勤勞樸實的百姓身上,無數人因此死去,又有無數人滿懷希望出生,總有一種精神代代相傳,那就是不認命的活著,與老天爭搶生機。

這個民族盡管諸多磨難,可是仍舊一代一代蓬勃繁衍著,與天鬥,與災鬥,與人鬥。

仍舊是陰沉的天氣,仍舊是一片蕭然的初春,可是此時此刻,羅雲生卻仿佛在晉州城外看到了一片綠意盎然的春光,綠油油的青草地裏,百花綻放。

“啟程!”

羅雲生依依不舍地再次看了一眼生機勃勃的景象,揮手下令。

前方,還有種種艱險困厄等著他,要像城外這些人一樣,咬著牙一件一件去克服,去度過,去活著,不能懈怠啊。

儀仗車馬緩緩啟行,大車的軲轆發出吱吱的轉動聲。

千人的儀仗禁衛,兩千多臨時征調的民夫押運著五千石的糧食,浩蕩的隊伍很快引起了城外官吏和百姓們的注目。

遠處指揮工程的李刺史呆了片刻,急忙撩起官袍下擺朝羅雲生等人跑來。

羅雲生遠遠地朝他揮手,笑著製止他的舉動,並朝他遙遙拱手,算是作別。

李刺史停下腳步,眼眶似乎有些發紅,沉默片刻,忽然揚聲大喝道:“所有官民人等,停下手裏的活計!”

周圍的官民一愣,不解地停下,好奇地看著李刺史。

李刺史深吸一口氣,嘶啞著嗓子大聲道:“晉州官民,拜謝晉王殿下,藍田羅縣侯活命之恩,皇恩浩蕩,澤被萬民,生於斯世,蒼生之幸!”

李刺史說完,周圍所有官民愣了片刻,然後一個接一個地朝羅雲生和李治跪拜,就連在棚帳裏休憩養息的婦孺老人們也紛紛走出棚帳,遠遠地朝騎在馬上的那兩位年輕人跪拜下去。

“謝晉王殿下,羅侯爺活命之恩!”

聲如萬馬齊奔,震蕩山野。

羅雲生眼眶也發紅了,抿著唇沒說一句話,一旁的李治早已感動得不行,坐在馬鞍上淚如雨下。

與李治一同默默地翻身下馬,二人整了整衣冠,肅然朝四周跪拜的百姓長長一揖,以作回禮。

“羅雲生(李治)謝過晉州父老……”二人齊聲道。

直起身,羅雲生含淚笑了起來,朝四周揮了揮手,道:“各位父老請起,大家……一定要好好活著!”

說完二人上馬,留戀地環視一眼,隊伍再次徐徐啟行。

晉州官民仍跪拜於地,靜靜注視著儀仗隊伍漸行漸遠。

羅雲生在晉州的故事結束了,但是在大唐,他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全書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