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慕容孝雋一點都不擔心羅雲生出爾反爾,亦或是這位觀風使直接殺一個回馬槍。
收了戰爭賠款,然後再殺回來,這隻會讓天下各國嘲笑大唐貪得無厭,大唐素來自稱的仁義道德,就會成為一個天大的笑話。
羅雲生這麼說,有羅雲生自己的難處。
他乃是大唐的臣子,他大包大攬,啥都替李世民答應了,那他離死也就不遠了。
他會這麼說,說明這個年輕的統帥非常的可怕,即便是麵臨這種大勝,也十分的冷靜。
對此,羅雲生也隻能勸告,而管不了其他的了。
反正他這一次出征,確保了大唐的勝利,確保了戰爭債券不賠錢,就足夠了。
畢竟,羅雲生是以極其微小的代價,換取了數十倍,上百倍的戰爭報酬。
誰都無法指責他什麼。
甚至於這筆巨款,足夠李世民用於建設他的貞觀盛世,以及去年寒冬之下,朝廷為了賑災,付出的所有損失。
以至於,羅雲生算過之後,覺得李世民肯定還有很多餘存。
羅雲生的話,讓慕容順瞪大了眼睛。
什麼玩意?感情我吐穀渾花了那麼多錢,受了那麼多委屈,隻是接收了被你占領的城池,然後禮送你們這幫客人出境。
一旦你們不開心了,你們大唐的皇帝陛下,還會隨便找個理由來打我們?
針對此事,羅雲生也沒有為難他們,而是心平氣和的解釋道:“你放心,我們大唐乃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如果你們不犯錯,我們大唐絕對沒有必要派兵勞師遠征攻打你們,但是戰爭結束之後,國之大事便不是我們一個長安少年可以決定的,你們再作死,下一次親自來的,也許便是我恩師李靖了。”
其實,吐穀渾內部早就得到了情報,知道李世民本意是發動滅國之戰的。
而帶隊的便是軍神李靖。
羅雲生此行,其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戰爭的烈度。
至於為何知道這種情況,慕容孝雋依然堅持要談呢?
這便是一個政客的可怕支出了。
他並不在乎未來大唐會怎麼做,他現在隻想達到與大唐暫時停止戰爭的目的。
達到這一階段之後,才好開始他們下一階段的計劃。
那就是拉攏大唐,改善與大唐的關係。
大唐講究仁義道德,我們主動跟你交好,做你的馬仔,你不能天天想著幹我了吧?
要知道,在新羅,女王天天說自己是李世民的妃子,然後挨揍了,就找李世民求援,李世民都要幫幫場子。
我們吐穀渾低著頭,做你的小弟,你不得對我們更好一點?
甚至於,慕容孝雋堅信,隻要他們表現的好,所有的戰爭賠償,需要給一次,第二年仁慈的唐王君主會主動免掉一切債務的。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吐蕃與大唐的協議很有可能已經達成了。
而吐蕃那邊兒,對吐穀渾的威脅太大了,大唐這邊兒還沒走,吐蕃如果再來了,那麼吐穀渾就真的要亡國了。
因此,為了解決日後的威脅,他們吐穀渾隻能跪地求饒了。
隻要跟大唐達成和約,那麼吐蕃再對付吐穀渾,首先便是吐穀渾有反抗之力了,其次,如果跟大唐搞好關係,還欠著大唐錢呢,大唐總得幫幫場子吧?
而顯然,羅雲生也知道這層因素,聞言笑著拱手說道:“如此,在下在返回大唐之後,便恭候二位大駕了。”
聽聞去長安,慕容順內心肯定是滿是回憶和向往,畢竟他在長安呆過很長一段時間,知道那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國。
可是他也知道,如今的自己輕易是不可能回去的了。
倒是慕容孝雋笑著回禮道:“何必言恭候……小國之臣當不得這般大禮的,事實上慕容孝雋對於長安也是十分向往的。隻是眼下還未必是在下出使貴國,日後若是國主將此事交付與我,到時候說不得在下,還要叨擾公子呢!”
“哪裏哪裏,羅家莊肯定掃榻以待。”
可能是雙方已經簽訂了協約,解除了戰爭關係,羅雲生與慕容孝雋心情都很不錯,在那邊兒直接聊了起來。
壓你看著兩個人其樂融融,一時間跟友人一般,慕容順心中甚是不快。
想想也是,他們吐穀渾被揍得那麼慘,羅雲生可是罪魁禍首,幕後主使之人啊!
而如今竟然要跟這個惡人,一起卑躬屈膝的說說笑笑,他慕容順心中如何能舒服呢?
這便是慕容順不如慕容孝雋的地方了,隻要能換取吐穀渾的強大與眼前的和平,別說跟仇人一起說說笑笑了,就算是喊羅雲生一聲爹,他都願意,而且絲毫不會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