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和談成功(1 / 2)

在羅雲生的威逼利誘下,長公子慕容順和伏允的心腹之臣慕容孝雋都沒有同意用銀錢贖回那些百姓。

其實也不意外,因為在他們這種大貴族看來,人口其實跟牛羊一樣。

這座城池的牛羊空了,他們再去其他地方驅趕就是了。

不過羅雲生其實也不在乎慕容順是否真的願意花錢贖回他們,因為羅雲生的本意便是讓慕容順放棄,同時讓那些不願意跟隨隊伍遷徙的百姓死心。

確實,連他們的長公子都決定不要他們了,他們再去堅持有什麼意義呢?

看到慕容順一臉不信的樣子,羅雲生心中暗暗發笑,“等到日後,這些吐穀渾的百姓在大唐生活的無比習慣,當這些吐穀渾的百姓將他們習俗也帶到了大唐,你們吐穀渾少不了有不滿你們慕容氏統治的人,默默的趕著牛羊逃到大唐!”

“我能帶回去的是一部分,真正的大頭,還在大唐的仁善政策之下的吸引力呢!”

“你們這是自己給自己斷後路,可怪不得我羅雲生,是你們當初自己不願意花錢的!”

雙方嘴上達成共識,接下來便是擬定正式的合約。

這位大唐和吐穀渾友好協約,將以國書的形式分別送到吐穀渾國主伏允以及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手裏,作為這是停戰的保證與約束。

片刻功夫,大唐宰相魏征,大唐將軍侯君集,李大亮各位大佬的見證下,羅雲生代表大唐與吐穀渾的代表慕容孝雋和慕容順簽訂了合約。

代表著大唐與吐穀渾的戰事正式結束。

這份協約的內容主要有三條。

第一,吐穀渾無條件勒令潛伏在大唐內部的細作,潛藏的部落回歸吐穀渾,交還掠奪的百姓,但大唐不得趁機對這些人發起進攻,同時日後也不得追究。

這也是無奈之舉,羅雲生已經發現吐穀渾在大唐境內潛伏了情報係統,以及一些類似於拓跋部落這樣的小部落,他們就算是不自己撤回來,有朝一日,也會被大唐給吃掉。

第二,吐穀渾拿出等價的物品,來清算今日協商的財物,連續三年,每年支付,不允許少分毫。

羅雲生直言不諱的告訴慕容順,別說不給,就算是逾期,我們大唐也會派兵過來攻打的。反正這一次我們大唐占盡了便宜,而你們元氣大傷。

我相信滅國之戰,可能不會輕易發動,但是發財之戰,還是很多人願意打的。

一次性滅國,是一件無比困難的事情。

但是,一次次鈍刀子割肉放血,那對於大唐來說太簡單了,而對於吐穀渾來說,就隻剩下痛苦了。

對此,慕容孝雋答應的也很幹脆,他們吐穀渾雖然是國小,但是說話還是算數的。

第三,大唐在收到錢財之後,不能繼續在吐穀渾逗留,必須無條件撤離吐穀渾,並不能暗中留下情報係統,不然吐穀渾有權直接停止還款。

在相互閱讀之後,慕容順拿出了自己的印章,而羅雲生則在戰爭開始之後,便得到了李世民的授權,也有一枚屬於自己的印章。

和約肯定是要一式兩份,一份歸屬大唐,一份歸屬吐穀渾,畢竟這種協議,是重要的憑證。

當然,在羅雲生看來,這東西沒有鳥用!

大唐隻要強盛,別說連續三年給錢了,讓他們年年進貢,歲歲稱臣,他們也得幹!

但是大唐如果自己有問題,別說三年了,連一年人家都不會給。

然而在協議簽訂之後,羅雲生才明確的告訴他們,從道義上來講,戰事已經結束了。

但是希望你們吐穀渾老老實實做人,切莫主動生事了。

我羅雲生說到底,隻是個觀風使,這一次確實得到了大唐皇帝陛下的授權,可以與你們談判,但是如果你們不當人,我大唐是有能力,有權利撕毀協約,再次出兵的。

最後,羅雲生更是明確的告訴吐穀渾,協約這東西,隻是強國約束弱國的工具,但是對於強國,這東西沒有任何約束力。

羅雲生不願意跟慕容孝雋這種文縐縐的文士多言,而是直接告訴慕容順。

想想也是,畢竟反攻吐穀渾這件事情,其實羅雲生相當於打亂了李世民的計劃,其實在李世民心中,對於吐穀渾這種不講信義的國家,他是要來一次大排麵的滅國之戰的。

盡管滅國之戰之後,還是要扶持伏允的子嗣做君主,但是李世民的麵子,大唐的麵子更重要。

羅雲生這一戰,雖然裏子十足,但是卻顯得大唐多少有些小家子氣。

所以大唐憋著勁兒,想要找機會再來一戰,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對於此事,出乎意料的是,慕容孝雋卻絲毫不敢以外,點頭笑著說道:“此事才合乎情理,若是一紙協約,便說換我吐穀渾之和平,我還以為大唐有什麼陰謀呢!便依大使所言,我們簽訂協約,您這一方退兵,至於未來的和平,自然有使者前往長安,直接麵見大唐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