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自李唐立國以來,凡是得的罪過李唐的國家,要麼滅亡了,要麼也被狠狠的錘過一頓,就像是自己已經足夠謹慎了,也被人家打了東吐穀渾三分之一的領土過去。
唯獨人家吐蕃,從頭到尾一直占便宜,就沒吃過虧。
這還不算,吐穀渾和吐蕃之間,也屢有領土爭端,而在爭端上,也一直是吐穀渾吃虧,吐蕃沾光。
“臣以為,此番吐蕃國主十有八九隻是恐嚇我們一番。”慕容孝雋說道。
伏允聞言一愣,納悶問道:“你是說,吐蕃大唐兩國並未結盟。”
“不!”慕容孝雋搖搖頭正色說道:“兩國八成是結盟了。”
“那你為何說,鬆讚幹布此次隻是嚇唬寡人?”
“因為大唐……如果這場戰爭中,大唐如果是慘勝還好,吐蕃正好坐收漁翁之利,會對我們動手,但是儼然不是這個樣子,東吐穀渾戰事的失利,完全建立在我們內耗的基礎上,而大唐隻是收割了我們的積蓄而已,也就是說吐蕃想吃了我們,大唐不會坐視不理。”
說到這裏,慕容孝雋舔了舔嘴唇,繼續說道:“鬆讚幹布絕非無謀之輩,他應該看得出來,
在戰爭中吃到了甜頭的大唐,會如同一頭猛虎虎視眈眈著一切他以為的食物,而一旦他們下山,想吃掉我們,吐穀渾很有可能成為大唐爭鋒的一片戰場,這樣一來,會使吐蕃陷入戰爭的泥潭之中,難以抽身。”
“言之有理!”吐穀渾國主伏允聞言點了點頭,皺眉問道:“你的意思是,他之所以在邊境屯兵,隻是想給本國主一個警示?”
“正是!可能是鬆讚幹布覺得,他雖然與大唐結盟,但是他認為,吐穀渾是他們盆中之肉,他不希望這肉被大唐吃掉。
吐穀渾國主伏允聞言皺了皺眉,說道:“那若是寡人不與大唐罷兵言和呢?”
慕容孝雋長長吐了口氣:“那麼,鬆讚幹布將順勢發兵攻打我大楚!”
吐穀渾國主伏允聽得心中大怒,憤憤說道:“這豈不是說,戰也不是,和也不是?隻是一個死得快,一個死的慢而已了。被這兩個強國盯上,我們豈有活路可以走?”
“不!”慕容孝雋搖了搖頭,斬釘截鐵地說道:“要和!與大唐言和!”
“等著他大唐準備就緒後,亦或是吐蕃準備就緒後,來吞掉我們吐穀渾麼?”
慕容孝雋微微一笑,低聲說道:“為何大王就那麼肯定,不是我吐穀渾聯合大唐,攻打吐蕃呢?”
“……”吐穀渾國主伏允聞言一愣,若有所思地說道:“你是說……拉攏大唐?”
說到這裏,他眉頭一皺,搖頭說道:“李二是個雄主,他不會不知道,憑借我們是無法消滅吐蕃的。”
“國主謬矣,先不說李世民的態度,並不能決定大唐對我們的態度,其次恰恰是因為不論是我們,還是大唐都無法短時間內消滅吐蕃,這樣我們才有利用的價值。比如一個覆滅了吐蕃,他不是一個好吐蕃。臣以為,此次握手言和之後,我們應該廣送禮物與大唐,與大唐交好,發展貿易,逐步提升我吐穀渾的實力,借助大唐的國力,去蠶食吐蕃和西域,這樣我們才能在時局之中,尋找一條活路出來。”
吐穀渾國主伏允聞言沉思了一番,眼中露出幾許複雜的神色:這是一條百年之策,我能活那麼久麼?
生老病死,人之宿命,吐穀渾國主伏允早已看開,但是在老死之前,他希望見到一個強盛的吐穀渾。
若是不能達成這個夙願,相信他死也難以瞑目。
“本國主不想將吐穀渾的命運交給後人!”
慕容孝雋聞言皺了皺眉,在沉思一番後說道:“那就隻有用另外一個法子了……想辦法使大唐內亂,我們吐穀渾火中取栗!”
吐穀渾國主伏允聞言兩眼一亮,低聲問道:“計從何來?”
“唐王李世民有很多兒子!”
聽聞此言,吐穀渾國主伏允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不過在這之前,我得先跟大唐的統帥先談妥,相信此子也正在等我吐穀渾派人跟他和談呢。”
“哼!這件事由你去辦吧。”
“遵命。不過天柱王和順公子那邊……”
“叫他們聽你的,就說是寡人的意思!”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