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到底要怎麼追趕大家族?(2 / 2)

呂武親自進行了試射。

結果嘛?

他不管玩什麼遠程武器,反正不會存在什麼準頭。

弩箭被射出去非常遠,丈量下來射程超過三百步(約450米)。

正常的弓,射程最遠大概是七十步(約105米),隻是超過二十步(約0米)威力就不怎麼樣了。

強弓……,也就是三石以上的弓,最遠射程大概是一百一十步(約165米)到一百三十步(約195米),超過五十步(約75米)之後威力下降。

呂武自己的射術不怎麼樣。

他讓淩一再上箭並試射。

在實驗過程中,弩在二十步(約0米)內直接射穿了八層甲,隨著距離越遠穿透力開始下降。

“主,百步仍能穿甲!”宋彬被驚呆了,感到難以置信,非常激動地問:“我‘士’可大舉列裝此‘兵’?”

呂武倒是想啊!

這種弩,以目前的技術水平,哪怕是進行了合理的分工,一部弩的完成依然要耗時八。

而這是三名匠人的一同努力。

老呂家一直都缺少匠人,不可能將所有匠人調來製作弩機,不去幹其它事情了。

呂武東扣扣西扣扣,頂多能調動三十名匠人專門製造弩機。

這樣一來,三十名匠人八十隻能出產三十部弩,想要形成足夠的數量,時間方麵比較長。

當然了,隨著經驗的累積,過程中還會改善工藝,製作周期肯定能降得下來。

呂武覺得遠程兵種的話,不形成一定的數量,隻能用在耍流氓上麵。

比如,用在斬首戰術上麵。

形成數量的話,怎麼著也要數百上千吧?

以一千為基礎數量,八十能造出三十部弩,八百是三百部弩。

考慮到匠人熟練度以及工藝改良,怎麼也要花個兩千來造一千部弩機。

又或者,呂武調集更多的匠人加入到弩的製作之中。

不然,老呂家想要發展弩兵,起碼也是兩年之後才能形成規模。

另外還有一點!

晉國承包遠程兵種的是韓氏。

韓氏弓箭手不但是晉國最強悍的遠程兵種,於當前的華夏文化圈也有赫赫威名。

他們沒有弩這種兵器,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弓箭手。

老呂家發展弩兵,一樣都是遠程兵種,職能上麵卻沒有重複。

畢竟,韓氏弓箭手的射程就那樣,老呂家可以承包超遠程的專項嘛。

隻是,一樣都是玩遠程。

老呂家先搞重步兵,又搞遠程兵種,覆蓋了魏氏與韓氏的“專業”範圍?

這就很尷尬了啊!

需要考慮魏氏和韓氏的看法。

一旦韓氏和魏氏覺得老呂家是在挑戰他們的地位,呂武用嘴巴是絕對無法解釋清楚。

除非呂武甘於平庸,否則必然要從跟韓氏和魏氏的蜜月期結束,進入到對抗階段。

現在,呂武其實也沒得選擇。

因為短時間內無法儲備足夠的弩,遠程兵是後麵的事情。

呂武搞出了“精羅”模仿,首先要做的是將武士訓練到符合要求。

他這麼搞也不是瞎胡搞。

華夏自古以來就有優秀的密集陣傳統,能不能玩出大隊陣型配合,壓根就難不倒中原人。

透徹一點的來,沒有集體意誌以及團隊配合傳統的民族,好好去玩單兵勇猛就算了,玩什麼團隊配合。

羅馬人的對手不知道羅馬軍團為什麼那麼強嗎?

他們為什麼不進行模仿?

就是因為他們的民族習性問題,不存在什麼團隊意識,玩的就是浪漫。

一個反麵例子,就是曾經和羅馬人在高盧交手的日耳曼步兵。

他們在羅馬軍隊的多種火力壓製下,不得不擺出類似龜甲陣的隊形死守。

結果,這些平日裏以勇猛衝鋒見長的武士,也喪失了大部分戰場機動能力,徹底淪為被動挨打的可憐蟲。

羅馬士兵甚至跳到日耳曼人的龜甲陣頂部,從縫隙中將短劍插入其中。

至於中原軍隊所在的東亞地區,從古典時代起就缺乏大量使用盾牌的文化。

其中一個現象就是在其他地方都非常普遍的圓盾,一直到宋朝時才被部分騎兵部隊采納。

步兵的長形盾牌雖然源遠流長,但各種古怪的造型也決定了其不是全軍大部分兵士所使用的常規裝備。

亞軍隊的盾牌手們,往往隻居於全軍前幾排位置,負責掩護身後的眾多輕裝同僚。

其中不僅有使用弓弩的普通輕步兵,還有很多使用各式長柄武器的重步兵。

雙方緊密配合,產生了兩種士兵相互依存的戰場共生關係。

呂武琢磨著,自己還需要進行更多的思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