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之敗(2 / 3)

唯有許褚聽了一半,見沒了下文,急道:“子虛為何隻說一半?”

韓烈接著說道:“以烈之意是隻要我軍白日叫陣廝殺,夜晚裝作不防,敵軍必然會來劫營,我等應當以逸待勞,將計就計,大破敵軍,這樣不但可以大敗劉備,南皮之圍更是迎刃而解。”

郭嘉大笑道:“子虛所言甚是,以劉關張三人之性格,必然會采用劫營的計策,如此一來,我軍三日之內便可大破敵軍。”

劉備大營之中,劉備高坐案上,兩旁站立關張二人。

聽得斥侯彙報之後,劉備不禁陷入了深思之中,對方乃是青州牧楊奉手下的頭號大將趙雲和頭號軍師郭嘉領軍。要知道對方是青州兵馬,說什麼劉備也不會向公孫瓚討這個差事,原以為冀州除了張郃、高覽之外再無可領軍的大將,以自己的謀略加上關張之勇,破敵還不是輕而易舉。

萬萬沒想到的是,韓馥和楊奉結成了同盟,冀州的援軍竟是青州軍馬,不但人數多出己方一萬,而且領軍的趙雲和郭嘉更是讓劉備備感頭疼的人物,尤其是南麵還有一個更加可怕的楊奉。可是此刻說什麼都已經晚了,既然是向公孫瓚主動請的纓,劉備也隻能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上了,不求能夠將青州軍打敗,隻要能夠擋住個三五日,待公孫瓚攻破渤海城,自己也就可以“凱旋而回”了。

想到這裏,劉備心中稍微舒緩了一些,眉頭也舒展開來。

此次楊奉之所以讓趙雲領軍也是有一定的目的的,公孫瓚和趙雲之間畢竟有殺兄之仇,此次趙雲領軍便是和公孫瓚去作戰,俗話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是,作為領軍大將,趙雲卻不能意氣用事,所以這次趙雲第一次領軍也是對他的一個嚴峻考驗,是楊奉刻意安排的。

臨行之時,楊奉也已經私下安排了郭嘉,一旦趙雲不顧眾人反對,意氣用事,便立即將自己的親筆書信拿出來,將趙雲撤掉,讓韓烈繼續領軍。但是,照目前的情況來看,趙雲雖然心中有著殺兄之仇的陰影,卻還是能夠冷靜地聽取眾人的意見的,郭嘉也就放下心來。

其實,趙雲也不是傻人,楊奉的用意豈能看不出來,這次楊奉之所以這樣安排,一是想鍛煉自己的能力,讓自己適應單獨領軍作戰,二是自己若是能夠在這種情況下能夠保持情形的頭腦,日後必得楊奉的重用。

第二日,趙雲率軍在劉備營前叫陣,不一會,劉備和關張率軍迎戰。

待劉備列好隊形,趙雲上前抱拳對劉備道:“劉將軍,公孫賊子夥同袁紹無上詔而私討冀州,實在是未將天子放在眼裏,如此叛逆之舉,劉將軍既然是漢室後裔,豈能甘心助惡?而且我家主公得冀州韓大人求救而馳援冀州,決戰公孫、袁紹,此乃義之所在;我家主公千裏救援乃是防止冀州落入公孫、袁紹兩賊的手中,保我大漢疆土,此乃忠之在。對於這樣的忠義之師,劉將軍卻要擋住我軍去路,卻是為何原因?”

趙雲雖然隻是寥寥數語,卻是狠狠將了劉備一軍,劉備既然號稱中山靖王之後,必然不願背負幫助叛賊的罪名,但若是就此讓路,劉備日後又如何能在公孫瓚麵前抬起頭,畢竟他現在勢單力孤,不得不暫時依附在公孫瓚處,若是和公孫瓚鬧僵,可真是天下之大沒有劉備的容身之處了。劉備心中左右矛盾,拿不定主意,心下甚是著急。

旁邊張飛見主公良久不語,便按捺不住,縱馬出陣,大聲喝道:“我家主公乃是中山靖王之後,豈容你等在此誣蔑,看矛。”說罷,張飛便回矛直取趙雲。

趙雲這邊也惹惱了一人,正是虎癡許褚,隻見他縱馬持刀出陣,大喝一聲:“兀那黑臉賊,休得放肆,看你家譙縣許爺爺前來會你。”話音剛落,兩人的兵器便已經碰在了一起,兩人都是感到手臂微微一麻,心中均是暗驚,此人好大力氣,於是兩人都不敢輕視對方,全力戰在一處。

兩人武力相當,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關羽見了,把馬一拍,舞動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許褚。其實關羽的本意並非如此,這種兩個打一個的卑鄙手法關羽還是不屑的,他的用意其實就是向對方叫陣,讓對方再派一人出來,隻是關羽素來高傲,不願在陣前叫喝,所以才會采取這種辦法,而且這個辦法也是屢試屢靈。

果然,看到關羽出陣,趙雲轉首對身旁的龐德道:“令明將此人接下,須要小心,此人武藝不凡,曾戰敗過華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