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趙雲一軍救援渤海郡,正遇到公孫瓚強行攻城數日,渤海城雖有大將張郃、高覽率軍死守,奈何北平軍勢眾,加上連日強攻不停,渤海城中防守設備不足,守兵數字急劇下降,由原來的四萬人銳減到兩萬五千人,而且幾乎人人帶傷,眼看渤海城破就在三五日之間。
雖然北平軍傷亡數字比渤海城高了近一倍,達到兩萬多人,然而對於公孫瓚的十二萬大軍而言,主力尚存。這日,公孫瓚正在率領劉關張三人指揮大軍攻城,忽有探馬來報,冀州援兵已經到達城外十裏處。
公孫瓚聞言大驚,心下尋思,難道袁本初已經兵敗,可是冀州並無此等能人,於是令探馬再探對方領軍將領何人。
劉備見公孫瓚低頭沉思,上前道:“兄長不必憂慮,冀州除了張郃、高覽和鞠義之外,別無大將,今張高二人被困於此,數日內便可擒獲,鞠義更是早已投靠了袁紹,豈能再幫韓馥。何況,即使冀州援兵來救,又有何懼,備雖不才,願請兵三萬前往拒敵,為兄長分憂。”
公孫瓚原就有心讓劉備分兵前往拒敵,如今見劉備主動請纓,不由心下大喜道:“有賢弟親自前去,瓚無憂矣。”於是一麵令劉關張帶軍三萬前往迎敵,一麵親自督陣命令士兵拚死攻城。
由於公孫瓚親自在陣前指揮,北平軍更是不畏犧牲,後麵的士兵踏著前麵士兵的屍體,奮勇上前,可見北平軍平時訓練有素。好幾次都有士兵登上南皮城牆,卻都被張郃、高覽率軍殺死,形勢堪堪可危。
張郃剛殺死一個登上城牆的士兵後,粗粗喘了一口氣,望著城下不斷湧上來的幽州兵,心中憂心重重,若是再沒有援軍,南皮城就難保了,四萬大軍必然全部葬送在此,渤海郡也就會落到公孫瓚手中。
張郃又想起自己曾經的雄心壯誌,以後的封王拜相,好像覺得這些又是那麼遙遠了,沒想到韓馥此人竟然如此無能,當時自己要是能和子龍一樣認楊奉為主公就好了,可惜什麼都晚了。正在這時,忽然看到遠方有軍馬的移動,好像是援兵,張郃大喜,在城頭大喊:“弟兄們,援兵已到,南皮有救了。”張郃的這一句話一下子就使南皮守軍軍心大振,士兵們紛紛奮起餘威,將堪堪登上城頭的又一批北平士兵殺將下去。
且說,趙雲一軍正在行路間,前方探馬來報,公孫瓚分兵三萬擋住我軍去路,趙雲聞言,不由皺了皺眉,對郭嘉道:“前方敵軍攔路,不可輕進,不如就地安營,軍師意下如何?”
郭嘉點了點頭道:“當需如此。”於是趙雲傳令就地安營紮寨。
紮營之後,趙雲便召集眾將商議。
趙雲首先道:“方才探馬再報,前方領軍大將乃是劉關張三人,主公曾經說過,關羽、張飛二人均有萬夫不當之勇,我等不可輕敵。”
韓烈點頭道:“子龍言之有理,來時主公曾有交待,此番我軍兵寡,不可與公孫瓚硬拚,當以妙計取勝,令其退兵即可。”
龐德也道:“公孫瓚圍攻渤海已有數日,德隻恐張郃將軍難以支撐,倘若南皮有失,渤海也就到了公孫瓚手中,到時候公孫瓚的大軍便可長驅直入冀州境內,不說冀州難取,我青州軍也會腹背受敵,退兵也難,是以此戰極為關鍵。”
郭嘉一邊聽眾將分析,一邊心有感歎,主公眼光真是高遠,須知戰場殺敵的勇將容易尋找,但是統兵打仗、隨機應變的智將卻是難求,然而主公手下趙雲、韓烈、龐德、太史慈、臧霸、華雄、黃忠、成廉等人皆可稱為智將,而且聽主公說過,遠在漢中、武都郡的徐榮、張任、嚴顏、高順也都是智勇雙全的大將。如此陣容,主公他日必然可以洗掃十三州,所向無敵。
趙雲見郭嘉沉思不語,以為他已經有了破敵之策,於是向郭嘉請計道:“軍師是否已經有了破敵的良策?”
聽到趙雲的話,郭嘉猛然驚醒,同時心念飛轉,不一會兒功夫便已有良策在胸,微微一笑,緩緩道:“嘉並無良策,隻是主公在我等臨來之時已經將破敵良策相告,諸位將軍難道已經忘記了?”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如同掉進迷霧之中,摸不著一點頭緒,唯有韓烈略一思索,眉頭盡展,而其他眾人仍在迷茫中,許褚聞言嚷道:“褚記得來時一直和軍師一起,怎麼沒聽到主公說了什麼良策?”
眾人一聽,都覺得對呀,當時大家都在一起,主公何時說了什麼良策之事。郭嘉看到眾將均是一臉迷惑,隻有韓烈已經明白,心中暗想,這個黃巾副帥果然名不虛傳,在青州的眾多將軍之中,韓烈絕對可以排在首位。於是郭嘉道:“子虛已經明白,還是子虛來說吧。”
韓烈見郭嘉點了自己的名字,也不推辭,輕聲道:“主公曾經說過,劉備此人雖然頗有野心,然而卻是無勇無謀之輩,手下兩員大將關羽性情孤傲,張飛容易衝動。”說到此處時,趙雲、龐德二人眉頭頓時舒展開來,韓烈看在眼中,知道二人已經明白了,便不再繼續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