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2 / 3)

李三少很“厚道”,他是按照191年的物價換算麵包和馬克的比例,如果按照19年或是年,基本上還都不用還了。

後世對《民四借款合同》一直存在爭議,尤其是對用馬克還款這一條,德國人認為華夏人相當狡詐,華夏人卻始終堅持,合同簽訂在191年,除非是提前預知到歐洲會發生大戰,德國會戰敗,繼而發生可怕的通貨膨脹。否則德國人的所有指責都毫無根據,根本站不住腳,簡直是在胡攪蠻纏!

相反,在當時的情況下,李謹言用麵包還款的舉動是對德國人的幫助!八千萬馬克和一車麵包,當時的德國人會選擇哪個顯而易見。

為李謹言做傳記的人曾這樣寫道:“清行先生做事,偶爾會十分執拗,就如《民四借款》一事,可見一斑。”

如果李謹言知道後世人怎麼看他,估計會半不出話來。

在同德國借款這件事上,他的確是開了外掛,可他並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威廉二世是第一個提出“黃-禍-論”的歐洲君主,當初八國聯軍的頭頭也是德國人。

哪怕因為種種原因,雙方“友好”了,國與國之間也不會存在永恒不變的友誼。

最明顯的例子擺在麵前,英國和法國的結盟,兩次世界大戰都綁在一起的國家,不也時常會在背後踹對方一腳?英法不算,意大利同樣可以現身法,凡是結盟的國家,基本是逮著誰坑誰,絕對是麵條軍不息,坑盟友不止。

李謹言所做的,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無可指摘。尤其是在有蘇俄的對比下,李三少的形象愈發的“光輝高大”。

至少他還願意還麵包,蘇俄可是一個子都沒還,而且後者欠債的數目也不是區區八千萬馬克能比得上的。

法國被蘇俄坑慘了,卻也沒地理去。隻能支持白軍,甭管高爾察克會不會還錢,總之,能把不還錢的揍一頓,自己也能爽一把。

二月初,烏克蘭和波蘭秘密集結軍隊,意圖不明。

彼時,蘇俄和白軍正掐得火熱,喀山暫時脫險,基洛夫在軍中和民間的聲望水漲船高,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都要向後靠。病重的弗拉基米爾特地派人來請基洛夫去見一麵,隔日,報紙上就登出了兩人坐在一起親切談話的照片。

“萬歲,弗拉基米爾!萬歲,基洛夫!”

這樣的口號開始在莫斯科的報紙上出現,在蘇俄領導層中,傾向於基洛夫的人也越來越多。由基洛夫,托洛茨基,布哈林組成的鐵三角,此時卻有了鬆動的跡象,幾次有人撞見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在一起“親密”的談話。布哈林卻堅定的站在基洛夫一邊,他很清楚,沒有軍隊的支持,隻憑借政治影響力和契卡,是無法撼動基洛夫的。何況,遭受過之前的衝擊,契卡也必須夾起尾巴,否則,憤怒的民眾和軍人絕不會讓他們好過。

對於托洛茨基和斯大林走到一起,基洛夫選擇冷眼旁觀,在西伯利亞時,他與托洛茨基之間就已經產生了裂痕,如今,他能夠信任的就隻有包括喀山在內的少數幾人,還要加上那名一直和喀山並肩戰鬥的上尉。

“軍隊,隻要軍隊站在咱們這一邊,哪怕其餘的中央委員全部站在他們一邊,我們依舊會贏。”

基洛夫接受了這個建議,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當他親自登上裝甲車,開赴前線同白軍作戰的消息見報之後,莫斯科的民眾舉起他和弗拉基米爾的巨幅照片,在莫斯科街頭舉行慶祝活動,大聲歡呼。托洛茨基、斯大林,勃諾夫、烏裏茨基、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這些人,全部被他拋在了身後。

在萬歲的歡呼聲中,基洛夫站在裝甲車上揮手,這一刻,他距離蘇俄最高的權力階梯隻差最後一步。

隻要邁出那一步,他就能得到“一切”。

與此同時,李謹言製定的黑幫計劃,通過樓少帥交到了樓大總統的手中。

看過這份計劃,樓大總統表情有些僵,或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做出何種表情,驚訝?還是詫異?

總之,這是個異想開,卻又會讓人拍案的“才”想法。

“這還真是,虧得是樓家的。”樓大總統摸摸光頭,叫人去把宋舟和司馬君請過來。

如此龐大的計劃,牽涉到許多方麵,僅憑樓家是沒辦法麵麵俱到的。同樣的,隻是美國一個致公堂,即便能成事,能力也終究有限,恐怕還需要更多時間。若是能結合洪門的各個分堂,加上南洋等地,加上專業情報人員的運作,就能形成一張嚴密的關係網,哪怕不能成為影響美國政府的財閥,也足以形成另一股龐大的勢力,不容任何人覷。

最直接的優勢,就是情報。

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要做成這件事,最少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在他的任期內是絕對完不成的。這就需要後繼者繼續努力,一旦中途出現任何差錯,都可能功虧一簣,讓之前所做的一切付諸流水。

“茂功請兩位來,是有一件大事要同兩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