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1 / 3)

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國在1915年的無限製潛艇戰,曾讓協約國損失了一百三十多萬噸的貨物,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英國。之後,因兩次誤襲美國商船,造成美國平民死亡,加上其他中立國家的抗議,第一次無限製潛艇戰才被迫中止。

日德蘭大海戰後,威廉二世和德國總參謀部都清楚的意識到,單依靠海上主力艦隊,無法與強大的英國海軍抗衡,若想在海上牽製英國,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潛艇。當陸地上的戰鬥開始對德國不利,空中的戰鬥也無法取得更多優勢,通過大量擊沉協約國商船,掐斷英國的海上貿易,是德國唯一能讓敵人坐到談判桌前的方法。

威廉二世和德國總參謀部最終做出了決定,無論中立國抗議與否,即便同美國斷絕外交關係,也要將無限製潛艇戰繼續下去。這已經不再隻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與否,而是為了德國的“生存”。

“如果美國參戰的話,德國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擺在了德國人的麵前,但德國總參謀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想要踏上歐洲戰場,至少也在一年以後。何況,德國目前有一百五十八艘高性能潛艇,每都能保證有四十艘潛艇在海麵下進行“狩獵”,美國的運兵船和運輸船,有極大可能被德國潛艇發現並擊沉,美國人會冒這個險嗎?

在此時的英國人看來,美洲大陸曾是大不列顛的殖民地,美國的經濟再發達,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在法國人眼中,美國人在獨立戰爭中受到了法國很大的幫助,獨立後又得到法國的支持,才能在“歐洲世界”立足,他們應該“報恩”。而在德國人眼中,美利堅則是一個視利益高於一切的國家。

“利益高於一切的美國人不會孤注一擲。”

這就是德國總參謀部得出的結論,威廉二世也欣然接受。

“與其寄希望於美國人,不如想辦法和華夏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德國駐華全權公使辛慈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中寫到:“即便無法同華夏人結盟,也不能讓他們倒向協約國。華夏人對俄國的進攻,甚至是對日本的進攻,都能拖延敵人的腳步。”

不隻德國,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華夏的一舉一動。比起遠隔大洋的美國,華夏距離歐洲的位置“更近”。

“一旦華夏參戰,這個重新煥發活力的古老國家,很可能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

美國隻有十萬出頭的常備軍,他們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別是操縱坦克和駕駛飛機,連滲透戰,彈幕徐進一類的戰術聽都沒聽過。

他們隻知道塹壕,隻知道步槍,隻知道方陣隊形,他們的頭上還戴著牛仔帽,他們對戰爭的樂觀情緒,就像美國政府那張奇怪的征兵廣告一樣,讓歐洲人無法理解。

不過,他們的工業製造能力和大量的生力軍,完全可以“彌補”這一切的不足。

戰術不熟悉,可以訓練。

裝備落後,也不是問題。

英法等國需要的是美國的物資,美國製造的武器,和大量能充當“炮灰”的美國大兵。

別以為同為“白色人種”,彼此之間就會缺少算計,如果不是潘興將軍一力堅持美國軍隊要獨立作戰,恐怕這些被“正義”和“英雄主義”衝昏頭的美國牛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成為歐洲人的炮灰。

就算如此,戰爭一開始,隻經過短暫訓練,從沒見識過歐洲血腥戰場的美國牛仔,還是被慘烈的戰鬥和可怕的傷亡數字嚇到了。

比起眼前震耳欲聾的炮聲和隨時可能麵臨的死亡,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簡直就像是在過家家。

華夏軍隊則不一樣,在歐洲人激烈廝殺時,華夏軍隊也在不停的出擊,打日本人,揍俄國人,還和東南亞的英法殖民地軍隊動過手。雖然殖民地軍隊多以菠蘿頭阿三為主力,可從指揮這些菠蘿頭進攻的英國軍官口中,還是能夠獲悉華夏軍隊的戰鬥力有多麼的強悍。

即便打個折扣,也要高上美國牛仔一截,更不用被武裝起來的非洲人。

可惜,華夏政府對於歐戰的態度很明確,保持中立。就算近期這種態度出現了些許“動搖”,也依舊無法判斷華夏會倒向哪方。

於此同時,潛伏在海底的德國潛艇,再次開始了狩獵。

僅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德國潛艇出沒的海域,幾乎成了一片死亡之地,中立國開往協約國的商船數目一下銳減,隻有美國等為數不多的國家還在堅持。

為了對抗德國潛艇,英國人用盡了辦法,q型船,水下聽音器,防潛網,組織巡邏艦在主航道上來回巡邏……凡是能想到的辦法,英國人都一一實踐,收效卻依然不大。

德國潛艇指揮官很少再上q型船的當,哪怕船上的水兵表演再逼真,大呼叫四處跑,就差跳海了,也沒有德國潛艇會傻傻的浮出水麵,給船上的大口徑火炮當靶子。英國艦隊在主航道巡邏,而德國潛艇就潛伏在距離主航道幾公裏的地方,恪守“規矩”的英國艦隊,發現他們的幾率微乎其微。

德國潛艇也不是“無敵”的,使用內燃機和柴油驅動,讓潛艇裏的味道很難聞,礙於潛艇內部結構,最多也隻能攜帶八枚魚雷。

英國人應該慶幸,德國人的潛艇隻能在水下十二個時,否則,他們遭受的損失將是現在的幾倍,甚至於幾十倍。

無限製潛艇戰造成的後果很快在協約國內部顯露,各國的物資尤其是食物供應,變得更加緊張,連英國都開始了更加嚴格的食物配給製。前線士兵的夥食,也下降到了一個“糟糕透頂”的水平。大不列顛統治海洋之後,英國人從來沒有為食物發愁,可是現在,就算是中產階級也隻能拿著飯盒乖乖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