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城,洛水河畔。
茶樓酒肆裏一個消息正在飛速散播著,今日早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許敬宗、李義府同時金殿辭相。許敬宗以年老乞骸骨歸鄉,而李義府則是自稱病篤難再任官辭相。
雖然天子殿上沒有接受辭章。
但這不過是給宰相該有的禮儀麵子。
學生們興奮的談論著,“想不到太師還真說話算數,之前懷英你跟我們轉述太師的話時,我們還以為這不過是他借機行緩兵之機而已,沒想到還真雷霆風行了。”裴炎興奮的道。
魏元忠倒是依然帶著幾分懷疑,捏捏拳頭,“笑麵蟲和李貓真會辭相?會不會是他們有意一唱一和?等拖上一兩個月,會試一過,到時好多士子也都離京了,而且拖的越久,隻怕越多士子會聽信朝廷的說辭,到時再想聚攏起來做事就難了。”
六君子中的李敬業是英國公李績的嫡長孫,不過因為李績太上皇還在位時就被趕去了西京養老,李家也沒有機會參與擁立新皇,所以如今新朝當權的雖是軍功派,卻跟英國公府沒什麼關係。
他道,“我也覺得有些太不可思議了些,誰不知道許敬宗和李義府那都是秦太師一手提拔起來的?現在直接讓這兩人辭相,他舍得自斷臂膀?”
狄仁傑還是比較相信秦琅的,尤其是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越發認為秦琅是個高風亮節的柱國元老,“太師一直在說,等朝局安穩下來便要返回呂宋了,我看太師並不想久留洛陽,更沒有把持朝政的意思,否則之前,又豈會辭去那些兼任要職。”
幾個年輕的士子,一時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李敬業的叔父李思文早年跟著秦琅南巡,還跟秦家聯姻結親,取了秦琅之女,這些年一直跟秦家關係很近,在英國公府屬於一個另類,李思文如今是右羽林將軍,走的就是秦家這邊的關係。
雖說如今的南北衙二十四衛軍的大將軍、將軍,已經完全演變成了將領們的軍銜,跟武散官類似,並沒有了實際的職權,平時這些官職也不能統兵,出去打仗等也一般是以某某道總管領兵,或是以某某都督領兵鎮守邊疆。
京師中少數幾個能領兵的大將,一般也都是以檢校屯營兵馬,或是其它之類的差遣名領兵的,跟這些大將軍將軍的軍職無關了。
可畢竟是從三品的武職。
代表著紫袍親貴,更別說成了諸衛將軍後,以後按班遷轉,也有了出外任都督或是拜行軍總管領兵出征的資格。
你要是連諸衛將軍都不是,又哪有資格出鎮邊疆或是領兵征伐呢。
李敬業一直覺得叔父李思文騎射本事或是兵法戰策本事一般,但跟著秦琅升遷就是快,更別說他這些年另立門戶,都已經積攢了數十萬貫的家業,甚至在呂宋都有很多土地莊園,還一起在南海上跑貿易。
正因為叔父的關係,李敬業反而覺得秦琅不是那種淡泊名利的人,否則在南海裏折騰幹嘛?
他認定秦琅有更大的野心,隻是一直在靜靜的布局,等候時機而已。
“如今秦太師完全執掌朝政,他今天可以讓許敬宗李義府辭相,明天便又能讓他們複相,再說了,就算暫時讓兩人辭相,可秦太師再補兩個自己人入政事堂不還一樣,甚至許李就算不在政事堂,可隻要還為秦太師出謀劃策,那不一樣還操控影響朝政?”
魏元忠問,“有消息誰會進政事堂拜相呢?”
“暫時還沒消息,但肯定是秦太師的人,比如劉祥道、許圉師、郝處俊,再比如戴胄兒子戴至德,馬周兒子馬載,來濟兄弟來恒,又諸如秦琅兒子秦俊,賈潤甫之子賈仁恭等,這些人如今也都是尚書或侍郎了,進不進政事堂不也是秦琅一句話的事?”
“就是,都是秦太師說了算,甚至讓程知節、牛進達、劉蘭成、梁建方、秦國忠、李社爾這些人入政事堂拜相,也是極可能的。”
說到這,本來還挺高興的眾人,又不由的沉默下來。
如今朝堂上確實秦琅一人說了算,比開元初元舅首輔長孫無忌還要煊赫,雖然秦琅並沒有表現出一言堂的霸道,但事實上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