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上絲路的興起,波斯羅馬等國無疑就損失很大了,這個時候他們主要就靠黃金、白銀以及奴隸還有一些織物、手工品來換取東方的好東西了。
從漢代起,不管是陸上絲路,還是海上絲路,那些有名的粟特商人或是突厥商人又或是阿拉伯海商、昆侖國商人等,其實主要都是靠從事轉口貿易,就是充當中間商賺錢。
哪怕是一直到了清末時,海外諸國跟中國貿易,也從來競爭不過的,基本上都一直是逆差。
就連中國鄰居倭國,也基本上是純逆差,手工商品這塊,毫無競爭力,隻能靠資源,比如倭銀倭銅。
西班牙發現美洲新世界,開采了驚人的銀礦,結果大半的白銀最後都流入到了明朝。
正是有這些了解,秦琅絲毫不擔心說遠洋海船增多的壞處,船越多,那麼在貿易中占據優勢地位的中原商人,好處越多。
貿易量越大,順差越大,賺的越多。
何況,造船在這個年代,本身就是個非常賺錢的產業,而且能拉動極大的內需供應,遠洋寶船在這時代那是高科技產物,每條船都要許多匠師、工人,更別說還有一整套相關的產業能帶動起來。
一條大船得耗費多少木材?而僅這船材,就會帶去伐木、運輸、鋸木、蒸壓等等諸多加工細分,另外船帆船纜船釘以及船漆等也是不可缺少。
不說其它,這些年大唐海上貿易的興起,也導致了桐油的用量大大提升,在中原內地的黔東湘西一帶,那裏原本是極落後的山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後,但那裏氣候卻適合種桐油樹,然後幾十年間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桐油產業。
僅是在沅江邊的巫州龍標,這座原本的江邊小村落,因為水運的便利,成為了黔東湘西的桐油加工和集散中心,集采購、榨煉、製作、包裝、運銷為一體,成為支柱產業,幾十年間,當地就陸續建起了三十多家桐油商號,有上百家榨油坊,每年運出桐油數十萬擔,價值超過千萬貫。
桐油就是造船裏必不可少的一道重業材料,但在其它木桶、家具產業中也使用廣泛用量極高。
除了桐油,其它的如漆等用量也大。
總之造船業關聯廣泛,能帶動很多其它的產業。
秦家本來就在造船行業中投入極大,現在漸漸的把許多重要產業從中原遷往呂宋,當然需要足夠多的訂單,以擴大產業規模,帶動呂宋經濟。
“這次船訂單會比較多,對木料需要較大,回頭我也要向林邑下柚木訂單的。”
柚木是造船的上等木料,屬於熱帶樹種,主要就產於東南亞,廣西、雲南、林邑、真臘以及驃越諸地都有,但以驃越最多質量最好。
這種柚木不僅是造船好材料,也適合於做木地板以及打造高檔家具。
造船需要耗費很多木料。
驃國的柚木質量是最好的,穩定性強,不變形,防腐防潮還能防白蟻,油性強,被稱為萬木之王,對於遠洋船來說,柚木是最好的選擇,尤其是那種六十年以上的柚木,質量更好。
不過對於呂宋來說,驃越正在打仗,二來相距遙遠,所以呂宋船廠肯定要多方下單,從廣西、鎮南、雲南以及林邑、扶南諸地廣下訂單。
畢竟柚木不是砍下來說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