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裏官軍圍剿流民,但他們往往也變成匪徒。
就算經過了最慘烈的那十幾年,到了大唐攻滅王世充竇建德後,這天下勉強差不多一統,但武德朝和貞觀初百姓日子並不好過。
隋末算是亂世時間較短,隋唐的接替很快。
在大唐的統治下,無數流民得以重回家鄉,再建家園,但麵對著幾乎如廢墟一樣的家園,日子並不好過。
尤其是武德朝時的律法、稅役幾乎就是隋朝的翻版,還得時時麵臨突厥的入侵,所以武德朝時的百姓,日子依然艱難。
“嶺南的蠻子們更沒有人在乎了,當初我初次南下時,在五嶺的山區,那裏的許多山蠻,就喜歡互相偷搶別的部落的孩子出賣為奴換錢,甚至許多部落也把自己的孩子賣掉,有的甚至孩子還在肚子裏就賣掉了,有些還沒懷上,就已經提前先收定金說好賣給人販子······”
“戰爭、災害、疾病、稅賦,絕大多數的人都隻是在掙紮求生而已,再看看如今,許多人才真正的過上了人的生活。”
安居樂業,稅賦輕薄,更別說吏治清明,這一切都是海上貿易興盛,以及對外擴張殖民帶來的紅利。
許多窮人變成了地主,許多乞丐變成了富商,愚昧的山蠻有機會能讀書受教育。
雖然在秦琅看來,就算是呂宋和武安這兩個比較發達的地區,其實絕大多數百姓的日子也僅能算是一般般,勉強居有草棚木屋土房,食有二餐,能夠有衣服蔽體摭羞罷了。
而還有數百萬的異族人口其實是處於被奴役的奴隸身份的。
可就算如此,大家也非常滿足。
秦琅眼裏的貧困匱乏,在他們眼裏卻是有溫飽,溫馨,安穩知足的生活,就算是那些奴隸,也覺得受法律保護,有基本的人權,日子能過的下去,甚至還有一點點希望。
秦俊他們這一代生在太平時代,甚至更年輕的那一代人,他們還沒有經曆那些亂世,沒有太明顯的對比,所以還往往不能體會到那種反差。
但對於許多三十多歲以上的人來說,他們卻是有著非常清楚的認知的。
這一切,當然要首先感謝聖祖皇帝,但秦琅在嶺南的威望也無與倫比,甚至在許多人眼裏,聖祖皇帝那是高高在上,十分遙遠的,相比起來,一直在嶺南的秦琅,才是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南海聖人。
秦琅的威望很高,朝野都有很高的威望,但在東南沿海,卻更高。
甚至高到隻知有秦聖人,而不知有天子的地步了。
在呂宋,那大家更隻知齊王,隻知秦家,而根本不去理會大唐,理會天子。
因為秦琅和秦家才對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才是真正改變著大家命運的人。
洛陽的天子,不會是瞎子聾子,這邊的這些,皇帝肯定也能知曉。
“我秦家聲望如此之高,甚至實力雄厚,在長孫無忌等關隴派元老被清洗後,皇帝又怎麼可能立你姑姑為後,立她所生的皇子為太子?稍正常一點的皇帝,都不會這麼做的。”
秦家的實力越強,秦琅的威望越高,那天子越不可能立李賢為太子,過於強大的外戚,是會威脅到皇權的,畢竟楊堅可就是個不遠的先例。
長孫無忌在朝時,秦琅在野,所以皇帝第一目標肯定是長孫無忌,這時皇帝需要秦琅和他背後盟友的支持,但現在長孫無一黨被清除後。
曾經的屠龍隊友,已經變成了新的惡龍了。
皇帝的屠龍刀,自然也就要向著秦琅揮來了。
“那我們怎麼辦?總不能如長孫無忌一樣束手被擒坐以待斃吧。”秦俊咬咬牙,見四下無人,壓低聲音,“實在不行,咱們就在這呂宋反了吧,樹旗舉義,自立為王!”
秦琅對長子這膽識有些讚賞,但卻搖頭對他的魯莽有些不滿。
“記住,這世上並不是隻有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兵來將擋水來土淹便是,我們現在桌上,隻要還握著足夠的籌碼,就可以慢慢的交鋒談判。一來就掀桌子,那是最愚蠢的。”秦琅教導兒子。
皇帝出招了,那接招便是,如果貿然舉旗,那就是叛亂,這估計是李胤求之不得的。
怎麼能如他所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