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王國(3 / 3)

同樣分為外令和內令。

有決策和執行機關,當然還得有審議機關。

而且不能跟明朝一樣,指望六科給事中。

如今大唐朝中決策和審議機關有合流的趨勢,因為政事堂的原因,中書和門下省地位不如從前,正慢慢的有變成一個衙門的趨勢。

這也就使的原本三權分立的三省,在變成政事堂獨大,三省歸一堂,所以李世民才會又設翰林院,李胤也馬上又搞出了個樞密院分掌軍事。

都是因為原本平衡的三省分權,如今權力分配再次失衡,必須再次調整。

秦琅給出的解決辦法,是再建一個騎士院。

騎士院掌握審議之權,同時也授給他們最高司法權力,相當於還拿了大理寺和禦史台的職事。

為了保證騎士院不受內閣或六部等的影響控製,淪為一個橡皮圖章,所以秦琅的這個騎士院,裏麵的騎士並不是在呂宋官吏體係之中。

而是呂宋秦家的王室成員,以及致仕的內閣學士、軍機處、六曹參軍事等這些要員退休後授騎士銜進入騎士院,同時呂宋所有秦家受封騎士都是騎士院成員。

然後在騎士院中,再設立幾個專門的常設機構,比如六科,六科下設各科左右給事中、給事中等若幹,負責稽查六部事務,審議內閣決策等。

騎士院除六科外,還會設有都察科,負責監督官員。

這些科,就屬於騎士院下的常設職事科,各管一塊。科員由騎士中推選,大都督任命。

除各科外,騎士院還會有全體大會,主要負責對呂宋律令稅法,以及每年的財政預算案等進行審議。

如果騎士院審議不通過,那麼內閣、六部等就得重新提交法案。

對於這些法案的通過條件,肯定還會有很細致的規定,比如要達到多少席位,占據多少百分比才能通過,又比如法案通過需要三讀,比如一讀隻是通知法案名稱、目錄、大綱等。

二讀則是逐條討論,可以修改等。

而等到了三讀時,隻允許針對整個法案進行討論,最後通過與駁回,而不允許再逐條討論或修改。

隻有三讀通過,才能正式交由六曹執行。

秦琅設計的這個架構,還是相對複雜的,騎士院的設立,既保證審議大權不被六曹和內閣影響,也能進一步保障和加強秦家封臣們的利益。

騎士院將堅決的維護秦家的利益,也維護眾騎士封臣的利益。

這就能形成一個呂宋官僚階層和一個秦家封臣階層,有騎士院做最後保險,基本上不太用擔心哪行政院架空奪權。

而內閣和軍機處的先限製,也讓他們難以淩駕到秦家之上。

至於軍事,最初秦琅是打算設樞密院文武分離的,但現在朝廷這麼搞了之後,秦琅反而不打算這樣做了,軍事仍歸於兵曹。兵曹負責軍政軍令,但不統兵。

兵馬歸由三衙統領,兵籍兵符則在兵曹。

兵曹掌調兵權,三衙握統兵權,而秦家的大都督則是呂宋軍隊最高統帥,並擁有選將權。

“三郎終於回來了,我們呂宋也就都有了主心骨,這六曹、內閣、軍機處、騎士院、三衙等各部門的人選,三郎也應當都有了人選吧,什麼時候公布?呂宋也好進入一個全新的開端。”秦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