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七六 抉擇(3)(1 / 2)

皇帝不話了。

所有人都不話了,他們不可思議的看著皇後。

他們無法理解皇後想要送死的意圖。

趙七月接下來的話,解答了眾人的疑惑:“陛下,今日之戰不利,大齊軍心民心震動,要想收拾下人心,就必須付出代價。

“臣妾身為大齊皇後,願意回汴梁城,為大齊死戰不退!”

大家聽到這裏,都是恍然大悟。

然後皇帝再度沉默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

與此同時,他們看趙七月的眼神,就隻剩下衷心的敬佩。

顯然,趙玄極是擋不住元木真的,那麼趙七月回汴梁城,就是去送死。

為什麼一定要回去送死?

因為今日皇帝敗了。

皇帝威嚴大損,失去舉國大部分軍民的敬畏信任,已經是必然。

雖然就在剛剛,君臣達成了不怪皇帝、皇帝威嚴如舊的共識,但這隻是他們這群權貴愚弄人心的權術,是為了安定下人心的官方辭,糊弄普通人可以,聰明人難道也會相信?

敗了就是敗了,事實擺在那裏,怎麼粉飾都沒用。

這個時候,皇後慷慨赴死,才能重振舉國人心。

因為這至少明,在國家危難時,作為皇朝主人的皇帝與皇後,並不貪生怕死,並不是隻知道指揮將士與百姓去拚命,而是自身都不吝死戰,不惜一死!

這股悲壯奮戰之情,會激發很多齊人以死報國的決心。

戰陣之上,主將用命,將士自然人人爭先,一國之中,帝後敢死,則舉國上下必會有無數人甘願捐軀。

退一步,萬一趙玄極擋住了元木真,那麼有皇後替皇帝坐鎮汴梁,為江山社稷奮戰不退,同樣能激勵下人心,還可以掩蓋皇帝再度出逃的事實。

趙玉潔在一旁怔怔望著趙七月,心潮激蕩,眼神數變。

她也沒想到,趙七月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才是跟蒙赤一樣的勇氣!

她自認辦不到。

既然自己辦不到,那就明是愚蠢的選擇。

趙玉潔很快就自認為想通了其中的奧義:趙七月這是想要用自己的性命,來換取皇帝對趙氏更多的信任與倚重。

反正趙七月也要被廢了,還不如趁這個機會拚死一搏,落個好名聲,贏得下人的敬重。

想到這裏,趙玉潔心裏平衡了許多,剛剛矮人一頭的感覺立馬消失了。

“朕”皇帝望著被他冷落了多年,差些就要廢掉的皇後,半響不出話來。

他自認沒有蒙赤一樣舍身取義的決心,也不認為皇帝需要這樣的決心,作為皇朝之主,他隻需要知人善任、賞罰公正,自然就有無數人願意為他赴死。

但他怎麼都沒想到,身為皇後的趙七月,竟然肯為了大齊皇朝,為了他宋氏江山,為了他這個皇帝,甘願舍棄母儀下的尊榮,去沙場戰死。

這讓皇帝既自慚形愧、惱羞成怒,又頗覺自豪、感動不已。

末了,皇帝像是下定了決心,重重一甩衣袖:“朕不能讓皇後去!朕與你本是一體,休戚與共,怎能讓你獨涉死境?朕絕不同意你去!”

眾人聽了皇帝這話,俱都反應過來,連忙向著皇後拜伏於地,泣淚道:“臣等絕不能讓皇後娘娘涉險,臣等願意代勞!”

這不是真的不讓皇後走,而是想讓皇後在臨走之前感動一些,這樣赴死的時候就能堅定一些,不要事到臨頭猶豫了,鬧成了笑話,讓皇帝麵子不好看。

趙七月當然知道這些人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剛進宮那會兒,她一定會因為皇帝的舉動寒心。那時她對皇帝有愛慕之情,是想做一個好皇後的。

但這麼多年下來,她對皇帝的心早就涼透了。

所以她無所謂對方是什麼態度。

再者,她回汴梁,本就不是為了皇帝,也不是去送死的。

就在趙七月準備啟程的時候,一眾王極境中,竟然蹦出了一個人,願意跟她同歸汴梁:“孫康願意追隨皇後娘娘,同回汴梁,為大齊做最後一戰!”

眾人詫異之下,不由得向孫康看去。

皇後願意赴死,他們還能勉強理解,為皇朝為皇帝,都有身份決定的大義在。但孫康也願意赴死,就讓他們無法理解。

見孫康麵色堅決,身有慷慨悲歌之氣,仿佛不懼刀山火海,各個王極境修行者的詫異之情,不禁被憤怒所替代。

大家身份地位差不多,孫康不懼一死,他們也理應如此,現在孫康表明了決心,他們若是不跟上,顏麵往哪裏放?是不是對皇帝不如孫康忠心?

可要讓他們跟上,也去汴梁送死,他們又斷然不肯。

孫康一下子把他們置於兩難之境,他們如何能不憤怒?

之前看孫康跟皇帝一唱一和,他們還以為孫康隻是陪皇帝唱戲,現在孫康如此舉止,倒像是他之前的言行都是發自內心的忠義所為,這就讓眾人倍覺別扭。

“孫將軍也要去?”皇帝同樣感到意外。

孫康悲憤道:“回稟陛下,自山海關被破,家族罹難,臣便隻想跟北胡蠻賊不死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