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中土傳送陣也不是什麼“親民”“常見”的陣法,它的功能和構建所需的各種靈材注定不可能大麵積使用,中土這邊大抵隻有高階的陣法師才能布置這種陣法。且就算是布置單向的傳送陣所需的靈材及靈氣供給都達到了在大宗門舉辦一個大型活動的成本,因此那些人才說‘傳送陣不是人人都能用上的’。
不過以功能來說,中土這邊的傳送陣可比東南邊陲那邊的好用許多,也沒這麼多限製。若是能湊夠相應級別的材料,供足靈力的話,甚至可以支撐比較遠距離的大規模傳送,功能不可謂不強。
這還僅僅隻傳送陣。東南邊陲還有許多此類有所缺失,經過時間發酵,用各種手法補齊的技藝。比如失傳多年的丹藥提煉術,後來為了達成差不多的效果,東南邊陲的煉丹師把靈植淬煉法加以改造替代使用,雖然效果粗糙但也勉強能用。
又比如靈符道,當年在東南邊陲一度斷絕,幾乎找不出幾個中高階的符師出來。整片地域都是靠那些低級的靈符師硬撐著許多年,死磕一些現存的初級製符手段延續著靈符的道統。
後來缺的太多了實在傳不下去,他們不得不昧著臉參考了隔壁其實也斷絕得差不多的陣道,借用點手法略微補了下符道。所以寧夏之前才會覺得有些靈符的繪製手法和原理跟陣法相通,還能相互借鑒。
這一點直到後來人們在某處秘境挖到了許多失落的靈符傳承,才緩解了符道的窘迫。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太多了。
即便寧夏這些年來一直生活在東南邊陲,也沒怎麼見識過中土這邊的完整傳承,曾經生活在那樣科技補足的現代社會,她在很多時候也會感到東南邊陲在技藝上的貧乏。
怎麼說呢,就是有種技術跟不上時代的感覺。明明修真文化已經發達到這個地步,但是很多技法和造藝都停留在比較原始和陳舊的狀態,還是殘缺不太完整的那種。連創新出來的都比較少,因為本身可供流傳下來的東西本來就比較少,想要創造也沒多少素材。
來到中土之後她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百花齊放。原來三四品的靈丹也可以做到這樣精純沒有太多雜質的樣子,原來還有這類可直接作用的靈符,原來法器靈具的製造還有這麼多花樣,根本就不拘於某幾類流派,原來……原來還有這麼多原來,這才是這片大陸上修真文明原先的模樣兒。
寧夏是越逛麵上的笑容越淺,心思也越發沉重,真的是差太遠了。
在那樣封閉惡劣的環境下,道統都稱不上齊全的東南邊陲是怎麼走到今日這個地步的,而它…他們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