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車部件卻是到了晚上才全部完成,把部件帶河邊,在事先搭好的石頭台子上裝好了,搖動機關,放下水輪。那葉片著水,便順著水流不停地轉了起來,水便嘩嘩地提上岸來,流到石台承水槽中,濺得一片飛花碎玉。眾人早已驚得呆在當場,半晌才一聲歡呼,拿了鍬奔到自家地頭放水。最後還是李善平把大家勸住,讓張正心、正文、正武三個輪番監督,眾人按家裏離岸遠近排隊,遠的先澆,一家家輪番給田地上水。
第二天起來,村中田地已經澆完近半,父老鄉親紛紛圍了武安國道謝,家裏有餘糧的就磨了麥子,蒸了饅頭來謝。把一座關帝廟簡直堆成了饅頭堂。武安國看著直發愁,不知這些饅頭,幾世才能吃完。心裏感激鄉親們敦厚,又提筆畫了個水碓子,叫來楊老漢找人去做,經過一天,即告完工。也抬了安在河邊,水輪轉動,磨盤也不住轉動。那磨米磨麵本是最耗體力的,有牲口的人家還好,蒙了牲口眼睛,磨一袋麵也就半天。沒牲口的人家全靠人推,時候可就費大了。這下有了水碓子,眾人一看就知道省了多少事,圍著武安國不住念佛。這一年有了這兩樣寶貝,那匠戶營也不知多開了多少荒地,省了多少勞力。
不出三、五日,村中年青人都從外邊趕了回來。間或三三兩兩的外鄉人,也聞訊前來看熱鬧。張五早就成了焦點所在,每次向來人介紹武安國如何殺虎斬蛟,出的什麼招數,使得什麼家夥,全由他編撰而出,有如親曆一般。至於見麵當天被武安國嚇坐了屁蹾之事,自然用了春秋筆法,略過不提。
眾人圍著水車羨慕不已。就有人求楊老漢給他們村也做一個。明朝時雖然沒有知識產權保護,偷藝一事,卻是受人戳脊梁的。所以楊老漢前來向武安國請示。武安國見此,索性又畫了風車,風磨,以備給不鄰水的村子用。告戒楊老漢和眾木匠,凡給人打這些東西,除材料外,酌情收勞務,所得大家按出力多少分配,不要傷了和氣。眾人一起應了,當下李善平提議到,不如大家都算作股東,合夥開個木匠鋪,專門做這些東西。村民們雖然質樸,也知道這是一本萬利之舉,紛紛附和。於是李善平寫了文書字據,各人所占股份和分成辦法立了,讓楊老漢、鐵柱和一幹木匠簽字。不會寫的就在上麵畫了圈,所有股東中,武安國所占最大。原來李善平自從見了武安國,便認為他不是池中之物,加上被他讚為硬漢子,心中多年委屈一掃而空,早就下定決心,要拚自己這副殘軀,為這位知交搏一份偉業。他帳房出身,自然知道銀子的重要性。所以得著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武安國推脫不過,也隻好應了。心中過意不去,又絞盡腦汁想這時代可能做出的木質器具,幾天光景,手搖鼓風機,轉椅,折疊桌等便躍然紙上。還順便給李善平設計了個輪椅,結果輪椅做出之後,匠戶營家家戶戶居然不約而同的鋸掉了門檻,以方便李善平出入。古樸之風,讓武安國讚歎不已。
這年夏天,每天從遠處趕來到匠戶營排隊買水車、風車的村民和買木器的商販就成了村子裏一道別致的風景,,羨慕得張五哥等鐵匠直說武安國偏心,不顧他們。好在商販們對匠戶營的鐵匠手藝也早有聞名,小打小鬧的順帶著讓五哥等發了筆小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