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多民族國家,其民族文化也同樣具有多樣性,飲食禁忌也隨著文化的差異有所不同。這些飲食禁忌在宴請少數民族客人時需要特別注意,否則進餐時會造成雙方不快。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宗教、文化、曆史、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民族的飲食心理和飲食禁忌都有不同的差異。一個民族的飲食禁忌往往是這個民族飲食文化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所在,這些民族的飲食禁忌是我們在宴請少數民族客人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的地方,否則可能會造成雙方的不快。
1.壯族飲食禁忌
壯族人忌食青蛙;忌吃死於籠中的雞;忌食牛肉,因為壯族人長期以牛為耕作之幫手,故不忍食之;禁吃狗肉,據傳壯族先民中,有人生而喪母,又被後母遺棄野外,家中母犬乳之,才得以成人,故為報恩而全民族禁食狗肉。壯族人吃飯時,忌將筷子插入碗中,因祭死者才如此;忌筷子跌落在地上;飯熱忌用嘴吹,恐將飯粒吹走日後無飯可吃。
2.回族飲食禁忌
回族是一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在生活上是一個注重衛生,講究營養,並有一定飲食禁忌的民族,最主要的禁忌源於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徑》的規定,禁食的對象為;自死物(包括因打、摔、觸、勒等原因而自死的動物)、血液、豬肉和非誦真主之名而宰殺的動物以及酒。回族禁吃這些東西是出於“重視人的性靈純潔和身體安全”,是實行衛生問題和衛生修養所采取的措施,一不是神秘,二不是迷信,完全是對飲食文明的選擇。
禽類:吃穀物、有嗉子、似雞嘴的可以吃。如雞、鴨、鵝、鵪鶉、鴿、麻雀、大雁等。似鷹嘴、食肉的則不能吃,如老鷹、梟、鶩、禿鷲、烏鴉、喜鵲、啄木鳥等。
獸類:反芻(倒嚼)、有四蹄、蹄分兩半、性情馴善的可食。如牛、羊、駱駝、鹿等。反之則不可以,如豬、狗、貓、虎、豹、狼、獅、鼠、蛇、驢、馬、騾、狗及猴、熊、象等。
魚類:腹下有鰭,身上有鱗,脊上有刺,有頭尾的,如鯉魚、鰱魚、鯽魚、草魚、黃花魚、帶魚等可以食用。不能食用的有鯨魚、鯊魚、青蛙、烏龜、海豚、海豹、海狗、海獅等,還有“像魚不是魚、叫魚不是魚”的也在禁忌之列,如泥鰍,甲魚、貝類等。
另外,不少回族人還有不食用家兔(野兔則可以)的傳統。據說是因為家兔從懷孕到產崽的周期為一個月,而且母家兔在正常的氣候下,每個月都可以來月經並進行繁殖,也就是說家兔可以每年繁殖十多胎。
但是回族人可食動物牛羊等身上的內外生殖器、睾丸、血液、鼻須、耳朵、胰子(淋巴結)、腦、膀胱等部位不可食用。因為這些部位和物質往往是各種病菌高發滋生地,藏汙納垢的所在。所以賣牛羊肉的回族人需把牛肉、羊肉收拾幹淨,規置利索。肉棘、胰子、汙血管、淤血塊、散髒毛等各種汙物,都應該給去掉,特別是絞餡尤其要洗淨弄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