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頭(1)(修bug)(1 / 2)

秦夜時帶來的危機辦文件裏說了兩件事, 一是目前警鈴協會的各項信息都無法準確獲知, 各個單位務必提醒工作人員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並且要在製度上增加保衛措施, 二是陳氏儀的管理權仍舊屬於文管委, 危機辦向上級打的請示被否決了。

第一條應長河沒什麼反應, 但是一看到第二條, 他立刻就笑出聲來。

“不止是否決,你姐姐應該還被罵了。”

秦夜時顧左右而言他:“應主任,你辦公室怎麼越來越香了。”

臉盆架上的水仙們噗噗地往外噴香氛。

“雙雙年輕, 她不懂為什麼當年國博爭取到了陳氏儀的管理權和使用權。”應長河說,“當時跟我們競爭的有各類偵查機構,幾個直轄市的公安局, 幾個大省的公安部, 還有一些有名的院校,個個拿出來都是能震人的。相比較之下, 隻有國博是勝算最弱的一個, 因為我們給出的方案裏, 陳氏儀不用於一切對現實生活有立竿見影效果的行動中。我們用它來尋找文物的線索。”

秦夜時見應長河是真心想要和他談這個問題, 於是把自己心裏的疑惑也倒了出來:“陳氏儀的資料我是春節期間才接觸到的, 包括當時陳正和和他的團隊發生的事情。陳氏儀明明能做那麼多的事情, 為什麼最終給了你們?”

“就是因為它能做太多的事情。”應長河說,“這是一種取舍。”

在應長河工作的幾十年裏,見過許多普通老百姓把珍貴文物當做普通用具去使用的例子。

比如有幾百年曆史的瓷杯瓷碗被放在雞籠子裏裝水裝飼料, 極為罕見的商朝銅器因為樣式古怪毫無光澤, 從泥地裏挖出來之後直接扔牛欄裏裝草。

一件文物被這樣對待非常可惜,文物工作者聽到都覺得痛心,但至少不至於造成嚴重的傷害事故。

一件武器就不一樣了。

有一件可怕的武器,使用不當的話可能會出現大紕漏,因而需要取舍:是要封存它,還是使用它?

封存就比較簡單了,直接放在保護嚴密的地方,讓它無法發揮作用,或者幹脆銷毀,就當作它從來沒出現過。

而如果選擇使用它,則有兩種可能:一是把它交給能最大限度發揮它作用的地方,讓它的功能完全展現出來,二是有限製地、有節製地使用它,甚至把它用在一些乍看起來可能並不特別重要的事情上。

“為什麼最後國家沒有選擇類似危機辦這樣的機構,因為陳氏儀沒有對手。”應長河的茶冷了,他一邊回憶一邊喝了幾口,皺起眉頭:“你有茅,對手會持盾。你有槍,我最不濟,也有件防彈衣。你要搞炸.彈,我們有拆彈專家可以應對。懂了嗎?有威脅的東西,必須有能與之應對的方式方法。”

秦夜時明白了:“沒有可以應對陳氏儀的方法。”

“陳氏儀很危險,但是也非常有用。”應長河點了點頭,“危機辦這樣的機構,能力很大,權限很大,陳氏儀在他們手裏能發揮最大的作用,但是危險程度也隨之增加。如果你是秦雙雙,你能讓陳氏儀一天隻執行一次任務,其餘時間都保持沉寂嗎?如果你覺得一天一次不足夠,一天啟動多少次才合適?是不是要做更精細的實驗來獲得科學的結果?但是陳氏儀團隊解散,陳正和已經不在了,所有的資料都被封存,最關鍵的部分根本不能漏出,誰去實驗?怎麼實驗?危機辦,或者公安局公安部,他們取得陳氏儀是要出成果的,國博從98年獲得使用權到現在,轟轟烈烈的大事情確實沒有多少,最好的成績不過是找到了幾個大墓,有些保護了起來,有些挖掘開來。將近二十年,秦雙雙能用二十年去摸索嗎?”

秦夜時有些明白了:“陳氏儀現在放在文管委,是一種緩衝?”

“是的,取舍之後,放在威脅更小的博物館裏,無疑最安全。這也是一種保管的方式,國博獲得的隻是使用權,等以後國家收回去了,會給哪個部門,其實大概也能猜到。陳氏儀雖然暫時無法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但是我們使用它的頻率、方式都是有節製的。這種節製其實也是一種實驗。每個季度我們都必須向本館提交陳氏儀的使用報告,不斷更正,不斷修改,不斷完善它的……規則。”應長河沉默了片刻才繼續說下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遇到過很大、很大的挫折。有人離開了文管委,有人還在這裏繼續堅持。我們從一開始十人一組出去,到現在嚴格控製人數,還有現在的各種規條,都是在這種嚐試中慢慢摸索出來的。”

“出過大紕漏嗎?”

“出過,非常嚴重。”應長河毫無隱瞞,“你如果能接觸到陳氏儀的這麼多資料,也許也能看到危機辦對819事件的調查報告。819事件暴露出了陳氏儀的危險之處,在這樣的前提下,危機辦直接打報告要求取得陳氏儀的使用權,一個沒接觸過陳氏儀的結構,一個急切地需要用陳氏儀來做出成績的機構,你認為上頭會批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