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出塞 (二)
“開皇二年,突厥人見咱們大隋剛剛立國,內亂未平,興兵四十萬叩關。把武威(今屬甘肅)、金城(今蘭州)、天水、延安等地,搶成了一片焦土。三年,楊大將軍率領十二萬大隋青壯分七路迎敵,在白道(呼和浩特一帶)剛好把突厥頭子沙缽略可汗堵住。當時各路兵馬均不在附近,大將軍本部隻有兩萬人。眾老將都建議撤離,大將軍卻不肯墜了我軍威風,帶著五千鐵騎直衝沙缽略本陣。我家將軍當時隻是個旅帥,一直衝在最前麵。突厥人萬弩齊發,把將軍麾下一百個兄弟射死了七十多個,我家將軍換了兩匹馬,最後硬是衝上前用刀子捅了沙缽略的屁股蛋子。一場仗下來,咱五千人弟兄把他十萬胡騎殺得潰不成軍,屍體躺了三十餘裏!” 那步姓軍官對自家將軍素來佩服,聽兩個少年交口稱讚羅藝,一時心情大閱。比比劃劃,說起了羅藝從軍以來的英雄事跡!
“大將軍楊,是衛王千歲麼?”徐大眼、李旭異口同聲地問道。衛王楊爽是整個大隋年青人的偶像,即便是李旭般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對這位年青將領也佩服得很。此人為先皇的異母兄弟,十四歲領兵,打遍中原無敵手。二十歲北征突厥,以弱勢兵力破突厥兵四十萬。二十四歲再度出塞,打得突厥諸部望風而逃,根本不敢搠其兵鋒。
“那時候,楊大將軍隻二十歲,我家將軍隻有十七歲!”步姓軍官口中不提封爵,隻有將軍,臉上的表情又是自豪,又是羨慕。“收兵回營後,身上中箭太多,根本無法脫下鐵甲!大將軍親自給他奉酒,命人拔箭。每取一箭,賜酒一盞。身上的箭拔完了,我家將軍飲酒逾鬥,醉倒不起,從始至終沒呼一聲痛!”
軍中漢子說話,修飾之詞甚少,聽起來卻更令人血脈賁張。那一役也的確不需要文人墨客過多去渲染,文帝楊堅得國非常,正是憑此戰才使得中原百姓認同了頭上的大隋朝。而塞外諸胡,也是因為此役,才打消了把邊塞諸地當作他家錢糧牧場,動輒進來打一次草穀的心思。
李旭與徐大眼俱在最容易為英雄心折的年齡,對當年那場戰爭悠然神往。二十歲的主帥,十七歲的將軍,金戈鐵馬。如果當年自己也在衛王帳下,衝上前去捅沙缽略屁股的人中,未必沒有自己。
“將軍那時也在羅公左右麼?”李旭按耐不住心中彭湃的熱血,大聲問。
步姓軍官笑著搖頭,看著李旭充滿期待的雙目,解釋道:“我晚生了幾年,沒趕上。功名但在馬上取,若是我早生五年,定能為羅公擎旗!”
“將軍現在擎旗,為時未晚!”徐大眼笑著恭維。
三人甚是投緣,談談說說,直到離城老遠,才互相道了別。李旭目送著步姓軍官的背影,又是佩服,又是羨慕。對方說得好,功名隻在馬上取。像羅藝那樣出身低微,最後不也能成為威震天下的虎賁將軍麼?隻可惜父母膝下隻有自己一個,要不然,就此從了軍,追隨在羅公帳下,不愁將來沒有出頭之日。
“這位步將軍年紀這麼輕就做到了虎賁鐵騎的校尉位置上,不知道出身於臨汾步家,還是洛陽步家!”徐大眼卻不知道是什麼材料打造的玲瓏心,方才還激動得恨不能立刻投筆從戎,一轉眼就開始冷靜地探究起步姓軍官的家族來。
“有什麼分別,不都是姓步麼?我村前也有一戶賣膏藥的人家姓步,說不定還是這位將軍的至親!”李旭對別人動輒就提起家族,沒來由地反感。
徐大眼知道他在故意抬杠,也不跟他去爭,笑了笑,解釋道:“當然有區別,臨汾步家乃東吳大將軍步騖之後,家傳的文韜武略。他肯投身羅公帳下,而不是憑家族聲望去朝廷鑽營,這份腳踏實地的勁頭,就令人佩服。而洛陽步家是鮮卑大王步鹿更之後,跟當今聖上還有些淵源。他放著好好的安穩日子不過,而投羅藝帳下從軍,這份心勁兒,就更令人歎服了!”
“你怎知道他祖上不是賣膏藥的,他羅藝將軍說過,人不是牲口,不需要什麼名血名種!”李旭冷笑了一聲,強辯道。先皇雖是漢人,原名卻是普六如,是個鮮卑姓。步鹿根與普六如家有瓜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反感徐大眼把人的成就跟姓氏聯係的做法,況且步校尉為人豪爽大氣,也不像靠家族蔭庇才出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