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個抱著“希望立刻成功’’思想做事的人,你決定當一個畫家,你期望自己一下子就能搞出像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那樣的傑作,期望自己一夜成名。但你不知道自己是該先畫蒙娜麗莎的秀發還是先畫蒙娜麗莎的額頭,你便認為繪畫很艱難,情緒陡變,頓時扔掉畫筆,長歎創作之難。因為你相信的是:如果一個人有出息,有才幹,想要做什麼事,都能一下子如願以償,用不著像達·芬奇那樣天天畫雞蛋苦苦地做單調乏味的努力,用不著一點點地積累經驗,用不著費多少時間鍛煉基本功。這種想法,最終將你拋向失敗之穀底,令你不堪回首。
你越希望即刻如願的,越難以即刻如願。成功,不是直線,而是曲線。成功,是一個緩慢的積累過程,緩慢的學習過程。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從腳下第一步開始,一步步地積累,沒有一下子就能躍上山頂取得成功的。
你每天多做一點點,如此穩紮穩打地積累工作經驗,你的實力會逐步攀升,你的老板也會對你越來越器重。因為你的付出並不是徒勞的,你的老板都看在眼裏。
做公司最賺錢的員工
有一位房地產銷售總監說:“所有企業的管理者和老板,隻認一樣東西,就是業績。老板給我高薪,憑什麼呢?最根本的就要看我所做的事情,能在市場上產生多大的業績。”現在就是以業績論英雄的時代。
有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是一個貴族,他要出門到遠方去。臨行前,他把三個仆人召集起來,按照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
後來,這個貴族回來了,他把仆人叫到身邊,了解他們經商的情況。
第一個仆人說:“主人,您交給我5000兩銀子,我已用它賺了5000兩。”
主人聽了很高興,讚賞地說:“善良的仆人,你既然在賺錢的事上對我很忠誠,又這樣有才能,我要把許多事派給你管理。”
第二個仆人接著說:“主人,您交給我的2000兩銀子,我已用它賺了1000兩。”
主人也很高興,讚賞這個仆人說:“我可以把一些事交給你管理。”
第三個仆人來到主人麵前,打開包得整整齊齊的手絹說:“尊敬的主人,看哪,您的1000兩銀子還在這裏。我把它埋在地裏,聽說你回來,我就把它掘出來了。”
主人的臉色沉了下來:“你這個懶惰的仆人,你浪費了我的錢!”
於是奪回他這1000兩銀子,給那個已經有10000兩銀子的仆人,並說:“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第三個仆人認為自己會得到主人的讚賞,因為他沒有丟失主人給他的1000兩銀子。在他看來,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有丟失,就算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了。然而他的主人卻並不這麼認為。他不想讓自己的仆人順其自然,而是希望他們表現得更傑出一些。他想讓他們超越平庸,其中兩個做到了——他們把賦予自己的東西增值了,隻有那個愚蠢的仆人卻得過且過。
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這個故事再明確不過地說明了使財富增值是每個員工的天職。如果老板出於信任,撥一筆資金讓你經營一個項目,你首先不能使公司虧本,而且必須要讓自己造出高於啟動資金數倍的財富來,如此你才算盡到了自己的天職。相反,如果你沒有使投資增值,虧了本或者保持了原樣,就會如同最後那個仆人一樣,是一個懶惰的、沒有盡職的人。
不管你在公司的地位如何,不管你長相如何,不管你的學曆如何,你想在公司裏成長、發展、實現自己的目標,你都需要有業績來保證你實現你的夢想。隻要你能創造業績,不管在什麼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晉升的機會。因為你創造的業績是公司發展的決定性條件。
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做老板的不大會遷就人,但他必定會因為業績作出各種妥協,因為老板不會跟自己的錢包鬥氣。
開展工作也好,服務於老板也好,必須把努力的目標放在如何幫助企業賺到錢和節省錢上,單做—個聽話的職員,在老板心中的印象一定無法達到最佳。
作為一個員工,為公司賺錢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所發展,成為老板器重的人物,就必須牢記,為公司賺錢才是硬道理,隻有為公司賺錢的職員才能贏得老板的青睞。為公司賺錢除了拉來業務合作,為公司創造利潤外,還可以表現為,注重公司成本,為公司節約每一分錢。
無論公司是大是小,是富是窮,使用公物都要節省,員工出差辦事,也絕對不能鋪張浪費。節約一分錢,等於為公司賺了一分錢。富蘭克林說:“注意小筆開支,小漏洞也能使大船沉沒。”一個具有成本意識、處處維護公司利益的人也是老板願意接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