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積極行動,行動為信譽加分,拖延使信譽貶值(2)(1 / 3)

拖延有很多外表的偽裝——懶惰、漠不關心、健忘、工作過量——但這種偽裝的後麵通常潛藏著一種情緒:恐懼。恐懼導致拖延,而拖延則會導致更深的恐懼。拖延者常常被工作的分量和複雜性所嚇倒,他們害怕自己無法完成任務,結果就會不自覺地把工作一拖再拖。

馬利歐企業的創始人馬利歐,多年來每天工作18小時。他說:“每周隻工作40小時的人,不會太有出息。”

馬利歐的工作哲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競爭力不落人後,星期六與星期日拿來超越他人。”

拖延隻會導致一個人步入平庸。它對人的最大危害,其實並不僅僅在所拖之事上,它會侵蝕人的意誌和心靈,消耗人的能量,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處於拖延狀態的人,常常陷於一種惡性循環之中不能自拔,最後隻能將問題積在自己身上,而且越積越多。

在一些失敗的企業裏,拖延是一種普遍現象。比如:員工們瑣事纏身,無法將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隻有被上司逼著才向前走,不願意自己主動開拓;反複修改計劃,有著極端的完美主義傾向,該實施的行動被無休止的“完善”所拖延;雖然下定決心立即行動,但就是總找不到行動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著一種病態地悠閑,以至問題久拖不決;情緒低落,對任何工作都沒有興趣,也沒有什麼人生的憧憬。

對每一個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它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另外,喜歡拖延的人往往意誌薄弱,他們或者不敢麵對現實,習慣於逃避困難,懼怕艱苦,缺乏約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標和想法太多,導致無從下手,缺乏應有的計劃性和條理性;或者沒有目標,甚至不知道應該確定什麼樣的目標。

人的惰性是一種可怕的精神腐蝕劑,它可以讓人整天無精打采,生活消極頹廢。美國科學家、物理學家、發明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富蘭克林就曾經說過:“懶惰就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我們的身體。”而蕭伯納則說:“懶惰就像一把鎖,鎖住了知識的倉庫,使你的智力變得匱乏。”

在工作中,因懶惰而拖延是一種最不能得到原諒的行為。

思科公司的總裁約翰·錢伯斯先生對此評論說:“拖延時間常常是少數員工逃避現實、自欺欺人的表現。然而,無論我們是否在拖延時間,我們的工作都必須由我們自己去完成。通過暫時逃避現實,從暫時的遺忘中獲得片刻的輕鬆,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要知道,因為拖延或者其他因素而導致工作業績下滑的員工,就是公司裁員的必然對象。”

邁克是倫敦一家公司的一名低級職員,他的外號叫“奔跑的鴨子”。因為他總像一隻笨拙的鴨子一樣在辦公室飛來飛去,即使是職位比邁克還低的人,都可以支使邁克去辦事。

後來邁克被調入了銷售部。有一次,公司下達了一項任務:必須完成本年度500萬美元的銷售額。

銷售部經理認為這個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私下裏他開始怨天尤人,並認為老板對他太苛刻,為了使公司降低年度銷售指標,有意將與之相關的工作計劃一拖再拖。

隻有邁克一個人在拚命地工作,到離年終還有1個月的時候,邁克已經全部完成了他自己的銷售額。但是其他人沒有邁克做得好,他們隻完成了目標的50%。

經理主動提出了辭職,邁克被任命為新的銷售部經理。“奔跑的鴨子”邁克在上任後忘我地工作。他的行為感染了其他人,在年底的最後一天,他們竟然完成了剩下的50%。

不久,該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收購。當新公司的董事長第一天來上班時,他親自點名任命邁克為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因為在雙方商談收購的過程中,這位董事長多次光臨公司,這位“奔跑”的邁克先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