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多克,全名是魯珀特·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南部的一個農場。他出生於一個傳統的基督教家庭,是老默多克4個孩子當中唯一的兒子。
顯然,作為一個歐洲移民的後代,傳統的歐式教育和開放的移民生活環境對他影響很大。尤其是在他18歲那年,家人就把他送到英國倫敦,就讀於牛津大學威斯特學院,開始了正規的大學文科學習生涯。在那裏,默多克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並把他主要的實習安排到一些大的報社,如當時的《每日新聞報》等等。
說來也很奇怪,默多克雖然生於一個傳統的歐式家庭,但他卻對馬列主義感興趣!在默多克的大學宿舍裏,擺著一幅列寧的尊像。在朋友眼中,魯珀特·默多克是一位視野開闊、雄心勃勃的人。
在澳大利亞,默多克家族是依靠農場致富的。但他的父親基恩·默多克卻轉行到報業,並且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報人,擁有了(新聞報》與《星期日郵報》。默多克的父親年邁後,十分希望獨生兒子能夠繼承他的事業,繼續振興家業。
1952年秋,年僅21歲的默多克隻身回到澳大利亞,開始承擔家庭事業的責任。回到家之後的默多克全力保留了父親的兩份報紙,並且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從小就喜愛的報社工作中去,聘請自己中意的撰稿人和責任編輯,改革報紙的文風、報道內容,從而使得手下兩份報紙成了地區新聞的主體。
他的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他的知名度,同時也將他多年在外國培養成的不墨守成規、勇於開拓的精神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之後他決定大規模地擴大自己的實力——用自己一年多來籌集到的40萬美元買下《星期日時報》,然後對其大幅度更改標題,變換版麵,向公眾展現一個大膽直觀、個性鮮明的地方報紙。3個月後,這家報紙就開始為他贏利了。這一年,默多克才25歲,也就是在這一年,澳大利亞開始有了他的新聞。
在默多克的一生當中,真正算得上是考驗的並不少見。尤其在他的創業初期,這種考驗當然比他在成名之後更加的艱巨。 1960年,默多克已經將近三十歲。正處在人生鼎盛年齡的他拿出了一往無前的衝勁和決心,斥資400萬美元買下《鏡報》並立刻改變其風格。而到了1965年,默多克建立了一份有著嚴肅風格的報紙《澳大利亞人報》,它的政治影響力非常的大,因此人們把它稱做“澳大利亞。《泰晤士報》”。
自從成功購並《鏡報》並建立《澳大利亞人報》之後,一樁接一樁的生意完成了,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大手筆。到了1968年,默多克已經占有了澳大利亞近五分之二的新聞媒體。這時的默多克已不再是當年的默多克,他雖然還未滿四十歲,但是他卻擁有了豐富的辦報經驗。於是躊躇滿誌的他吹響了進軍歐洲大陸的號角。這就是他媒體帝國事業的開始。
但是和當年的留學完全不同的是,現在的默多克是以一種外鄉人的原始和質樸在英國立足的,而且他已經有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因此在這個現代報業發源地的駐紮也不算是什麼難事!當然,對於歐美大國的新聞媒介來說,強手如林,像他這樣的小人物多的是。在他的身上,有著複雜的多麵性格,具有遠大的抱負以及敢闖敢幹的積極態度,卻又有自知之明,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在這種量力而行的基礎之上,默多克建立了自己的新聞觀念和報業傳統,並著手探索一條新路,采用了小報的發展路線,主張報紙的個人風格,擴大內幕性、獵奇性的分析報道,版麵上加強花邊新聞與體育類報道,以招徠廣大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