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今日事今日畢,絕不拖延(1 / 2)

工作拖拉是許多職場人士的通病,一份工作原本今天就可以完成,卻習慣於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最後不了了之。

瑞典有句格言說:“我們老得太快,卻聰明得太遲!”有個人的太太最希望他能送朵鮮花給她,但是他覺得太浪費,總推說下次再買。結果太太意外死亡後,丈夫用鮮花布滿了她的靈堂。這不是太愚蠢了嗎?這種現象也常發生在我們這些職場人士身上,一件事,本來可以今天完成,卻喜歡推到明天,明天再推到後天 ……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心理學家說,絕大多數的拖延症患者,在低效率的漩渦裏掙紮時,大多數並不知道自己做某些事效率不高,其實是一種心理疾患。

“這整個的過程充滿了負罪感,非常難受。”拖延症患者小王如是說。小王 34歲,任職於一家廣告公司,負責做策劃,平時也寫寫廣告文案。他們公司的工作周期是半個月,也就是說每兩個星期從她手裏要 “誕生 ”一個新案子。

每當一個周期剛開始運轉時,她總覺得時間綽綽有餘,“不是要靈感麼,不是要積累麼”,所以她心安理得地製造悠閑。然而 “找靈感 ”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她無法抗拒地 “一拖再拖”,“不是我不做,隻是火候未到,留在後麵再做,會做得更好”,盡管她堅持用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支撐自己,但是不能否認她已經開始變得焦躁,內心開始糾結。到了周期的最後兩天,無論自己多麼想提前完成任務,但總是覺得所做的工作不能讓自己滿意或根本做不出來;她開始坐立不安,不得不自念緊箍咒,如猛虎發威,衝鋒而上工作陣地,反倒才思如湧泉,效率出奇地高。

其實,拖延症患者也很清楚,把事情做在 “生死邊緣 ”的感覺並不好,每次當他們在最後期限內把事情趕完時,就仿若死裏逃生,那種劣質的快感,那種被壓迫出的所謂高效率,就會讓他們嚐試著下次,再次冒險 “走鋼絲”。

對此,心理專家總結,拖延症患者做起事情,往往非常率性,由著自己的性子。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是拖延症患者的典型心態。而且,他們總能找到各種各樣拖延做事的借口,放任自己的低迷狀態。

對每一個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它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它使人喪失進取心。一旦開始遇事推拖,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

我們常常因為拖延時間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會慣性地拖延下去。幾次三番之後,我們竟視這種惡習為平常之事,以致漠視了它對工作的危害。

事實上,拖延絕不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公司很有可能因為短暫的拖延而損失慘重,這並非危言聳聽。

1989年 3月 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輪在阿拉斯加觸礁,原油大量泄漏,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但埃克森公司遲遲沒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應,以致引發一場 “反埃克森運動”,甚至驚動了當時的布什總統。最後,埃克森公司總損失達幾億美元,形象嚴重受損。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沒有在關鍵時刻及時作出決定或行動,而讓事情拖延下去,反而會給自身帶來嚴重的傷害。那些經常說 “唉,這件事情很煩人,還有其他的事等著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總是奢望隨著時間的流逝,難題會自動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決它,須知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不論他們用多少方法來逃避責任,該做的事,還是得做。而拖延則是一種相當累人的折磨,隨著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壓力反而與日俱增,這會讓人覺得更加疲憊不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