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您好!看到雜誌上您的“馬老師熱線”正好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我和老伴已經退休。老伴剛退休那會兒,基本上是我們兩個在一起。可是,昀近老伴在家裏坐不住了,整天和許多朋友在一起,老朋友,新朋友,特別是還有一些年輕的朋友,有的三四十歲,有的二三十歲。我擔心,那麼大歲數的人了,總和年輕人打交道不好。上歲數的人應該有個上歲數人的樣子,總和年輕人說說笑笑,談天侃地,不是有點老而不尊了嗎?我說了這個意思,老伴卻不往心裏去,他說這有什麼不好,這叫“忘年交”。過後還是老樣子。不知到這樣究竟好不好?想聽聽您的看法。謝謝了!
一位退休女工薛瑞芬
薛師傅:
您好!看了您的來信,我為您的老伴高興。
此話從何說起呢?
首先,多交朋友有利於老年人的心理保健。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之後,社會活動範圍會越來越小。為了更好地老年保健,關鍵就是需要老年人保持必要的社會交往,不要總是孤獨地呆在家中。從心理學角度看,老年人能否保持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老年人的保健非常重要。而人際交往是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麵。所以,您的老伴走出家門廣交朋友,實在是一件好事。
至於忘年交,對於老年人延緩衰老更是好處多多。一來有利於老年人心理狀態的年輕化。人的心態具有明顯的相互感染的特點。年輕人充滿生命活力的心態對老年人就是一種感染,會使老年人心中多了幾分生機。二來有利於老年人思想觀念的年輕化。年輕人的思想觀念也會影響老年人,讓老年人少一些保守,多一些開明,少一些呆板,多一些靈活,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三來有利於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年輕化。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老年人,讓老年人通過生活方式較多地吸收到時代的氣息。我們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這樣的事實。大凡能夠與年輕人建立忘年交的老年人,心理年齡大多年輕,富於生命活力。再說,老年人對於年輕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我們就不細說了。
您也許說,在家裏自己的孩子不也是年輕人嗎?何必非要在外麵搞“忘年交”?其實,這道理說出來您不難理解。盡管我們提倡家庭民主,盡管我們倡導親子平等,盡管確實有些家庭長輩和晚輩關係比較融洽寬鬆,但是,由於家庭中長輩與和晚輩在人際關係上具有親情性質,於是就有了不同於其他人際關係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就給親子交往帶來一定的局限性。在親子之間,有些話題不能交流,有些話題不便交流。而與朋友中的忘年交與此不同,一麵具有上麵說的好處,一麵又避免了親子關係的這種局限性。
您看,忘年交豈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該為您的老伴高興。同時,建議您在增進朋友交往的同時,也不妨來點忘年交。這樣,您對老伴的感受就有了更好地理解,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好感覺。
當然嘍,不管是什麼樣的朋友之交,都不能取代您們老倆口的交流。隻是適當地走出“二人世界”,走進“忘年交”,您的心靈會多一份幸福。您說是不是?
心理谘詢師馬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