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的哥哥弟弟家境都不十分好,再婚又離婚的父親說過幾次晚年要和我住在一起,希望我管他的晚年生活。現在他已經是個年近七十的老人。無論從他給我的養育和幫助來說,還是從我的自身人格來說,我難以作出不養老人的決定。但是,每當和父親生活在一起,那些陰影出現的次數就會明顯地增多,我就感到尷尬,而且,我心中對父親沒有什麼尊敬之意。這幾個月父親回老家探親去了,那些陰影就很少來敲門了。
還有一些事情也有必要和您談談。我18歲的時候父親安排我去上班,但我和父親大吵了一場,堅決按自己的意願報考了離家很遠很遠的一個大學。由於不適應大學生活,偏偏以前的陰影鮮明起來。大二時,我因病住進了醫院。醫護人員給我關懷和同情,讓我一直心懷感激。這次經曆中唯一的傷痛是我住院期間,學校給家人發了幾次電報,父親卻不去看我。多年以後我問及此事,父親的解釋是去距離太遠,去一趟要花好多錢,家裏不去學校裏也不能不管。馬老師,您說麵對這樣的“親情”,我怎能不失望?在親情讓我心寒的同時,我覺得社會幫助了我,我要回報社會。
我現在工作生活比較穩定,有自己的追求,雖然獨身,但愛好廣泛。大多數情況下,我對生活是積極樂觀的。但是,不堪回首的往事,隔一段日子,就來敲門。到底我該怎樣看待這些事情,我該怎樣安排未來的生活,請您給我一些建議好嗎?
心理谘詢師的艱難援助
對你特殊而尷尬的遭遇,深表理解。仔細分析,你麵對的是三個問題。
一是如何認識你們父女之間過去的往事。
心理谘詢師不是道德家,簡單的道德評判也不是心理谘詢的主旨,心理谘詢是為了幫求詢者看清當事人的心路曆程尋求心理自救。你們父女過去的那段經曆屬於性對象取向的偏移和倒錯,的確潛藏著很大的危險。
人類開始的婚姻就是雜婚,沒有什麼界限,不論什麼血緣的。是後來世世代代的生活讓人知道了性關係應該有所禁忌。於是,親子之間的性行為在社會規範中被禁止了。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類的理性的產物。於是,人的可能指向親子的性本能的神經聯係被抑製了。於是,在常態下親子之間不會有性的衝動和欲望。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它還會被激活。
人的內心世界是很複雜的。精神分析學認為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的意識活動是人格力量相互作用的一種產物。“本我”是人格中與生俱來的昀原始的潛意識結構,貯存了包括性的本能欲望;而“自我”既可感受內心環境,又可感受外部世界,是人格的主宰,它可以判斷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哪些欲望可以得到滿足,哪些欲望要封鎖在潛意識中;而“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常說的良心和理性,它是人格結構中的昀高監督和懲罰體係。心理常態下,“自我”和“超我”忠於職守,認真履行“監督”職責,人的內心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相互製約,處於動態平衡之中,人的內心得以安寧。但當處於異常情境和心態下,人的心理平衡機製遭到破壞,意識能力降低,自我、超我的力量削弱,無法認真履行“監察官”的職責,而“本我”裏被封鎖的包括性在內的欲望強烈地尋求釋放,自我、超我無法阻擋本我的衝擊,於是以前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性取向就會出現混亂。就家庭方麵的情境誘因說,單親家庭、夫妻長期性失諧、居住條件差以及親子過分親密,常常誘發性取向的混亂。就你們的情況說,由你母親的病世推測,很可能你母親的身體一向不好,他們的夫妻性生活存在障礙,使你父親長期生活在性壓抑狀態,於是出現性取向的偏移和錯位,父女親情之中有了帶有情欲的成份。
當然,其間的主要責任在父親。可恕我直言,你不是純粹被動的。在長達幾年的接觸中,你所以沒有拒絕,一是你對親情的渴望,你從小離家,感到親情淡薄,父親的親近正好補償和滿足了你對親情的需要。後來你長大了,心中有了性的萌動,於是又隱隱地有了一種新的體驗。這種帶有性成份的需要與對親情的依戀需要攙雜在一起,讓你不知如何應對,采取了默許和接受,這對你父親無異於一種鼓勵。你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不必自責。這樣分析,隻是想說明,你父親當時並非存心迫害女兒,他隻是麵對一個誤區,稍有外力的救助就會猛醒。你的唯一的一次猛推,父親就懸崖勒馬便證明了這一點。你的徹底拒絕讓他的“父親”角色心理又占了上峰,“自我”和“超我”恢複了對“本我”的監督職責。所以,一般遇到這類情況,女兒堅決說‘不’,往往就成了關鍵一步。馬老師為你果敢堅定地拒絕而欣慰。是你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父親,拯救了家庭。
二是如何處理現在你們的父女關係。
你對父親的怨情,馬老師能夠理解。但是,假如你父母的夫妻性生活確有障礙,而你父親又沒有放棄婚姻,那麼,通過我們上麵的交流,以你現在的年齡不難理解,其實父親是可以理解的,是值得同情的。而且,在你母親去世前後,他都履行著自己的責任,默默地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壓力,支撐著這個家,他該有多麼的艱難?如此想來,父親甚至是值得敬重的。再說,遭遇到你唯一的一次拒絕之後他便懸崖勒馬,而後又給你那麼多的幫助,盡著一個父親的職責。致於你在外地住院時,父親沒有去看你,是否父親也在回避與你的近距離接觸?是否還在為當初的爭吵而賭氣?是否還有其他難言的緣由?即使按父親的解釋,雖說難免托詞,但也不失為可以接受的一種理由。真正理解了父親,你也許可以感受到他心中的親情,或者至少你會感到年老父親的可憐。人是很複雜的,具有多麵性。父親不免有過可氣可惱的一麵,但也有可憐,甚至可愛可敬的一麵。總之,父親的過去是可以原諒的,父親的現在是應該接納的。況且,曾經的往事一定讓他深深地懺悔,他心中肯定沒有泯滅對女兒的親情;況且,他已經年近七旬,未來的日子裏,風燭殘年的生活確實到了需要有人照顧的時候;況且,即使不共代戴天的仇敵,也有握手言和的時候;況且,你又是心存善念時時準備回報社會的人。如此說來,對於養育了自己,給自己很多幫助的父親,你怎能忍心對他的老年生活坐視不管?
不錯,你還有弟兄,一般來說父母多是和兒子在一起,靠兒子養老。說到贍養老人的具體事宜,你們弟兄姐妹自然也可以好好商量。但是,果真麵對風燭殘年的父親坐視不管,捫心自問,你也會感到單憑過去的往事不能自圓其說,不能心安理得,甚至你會捫心自問:我這樣是否一種推卸責任的托詞?如此,你心中就會留下一個終生難以磨滅的心結了。不用說親情還在,不用說父親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就是對冤家,冤冤相報也是永無寧日,永無寧靜的心。還是心存寬恕吧。寬恕別人,其實也是善待自己。因為寬恕別人,自己的心靈才有安寧和幸福!
如果原諒了父親的過去,如果能夠接納和照顧父親的晚年,這本身就是化解心結,讓陰雲飄散的昀好的辦法。因為這樣,在你心中父親完全是一位需要關照的老人了,而你就會為自己回報養育之恩而心地坦然,陽光就會越來越充盈你的心。
昀後是如何麵對自己的未來。
過去的經曆讓你對男人不信任,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對男人的看法是以偏概全。這是你的思維過分概括化的反應。所謂過分概括化,這是指僅僅根據非常片麵的根本沒有反應事物本質的信息就作出概括。你由一次特殊經曆中對男人的感受,推想所有的男人。然而,一葉有時未必能知秋,一個麻雀並不代表整個夏天。你需要多視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別的方麵,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當年,你拒絕父親是一種義舉,但不等於要拒絕所有男人。再有,你拒絕男人,也是因為你不能接納自己。其實,你不必自責,更不必自卑,你同樣是一個好女人。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馬老師也為你的愛好廣泛,積極樂觀的生活而欣慰。但是,馬老師以為,如果你不再以偏概全,如果你真正接納了自己,你就會對男人開放自己的心,就會接納一個可以相伴終生的男人。這樣,你的生活就會多一份希望。
如果我們的溝通可以幫助你換一種角度來思考,馬老師就倍感欣慰了。因為這樣你會重新審視和營造自己的未來。深深地祝福!
昀後我想說,但願上麵的話也會幫助身為父親的人看清自己的心,即使到了老年也該為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負責,讓自己多一份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