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性愛心理需要。我們不該再談性色變了,性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現在科學研究表明,老年人仍然有性的需要,而且健康的夫妻性生活還有助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益壽延年。更重要的是,這裏所說的性愛不是單指狹義的性生活,而是說的廣義的性愛,主要是指老年夫妻在生活中的許多性愛交流的方式,如擁抱親昵,彼此關愛,談心聊天,都能滿足性愛心理。所以,這主要也是一種精神需要。
總之,老人的精神需要不是兒女親情可以替代的。所謂“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個“伴”,就是彼此相伴,來滿足人際心理需要和性愛心理需要。所以,從心理學角度說,老人再婚是順乎天理合乎人情的,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對家庭的和諧幸福,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是一件大好事。一次,就老年再婚話題筆者應約到一家電視台做嘉賓,一位婚姻介紹所的朋友說,許多再婚的老人回訪時,都比再婚前精神煥發了,他們的子女也都感到心情寬鬆了。因此,我們全社會都應該關心老人晚年的心靈幸福,為老人再婚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啟迪之二:老年再婚的心理障礙與克服盡管老年再婚合情合理,還是有不少老人麵對再婚,障礙重重。其中來自老年人自身的心理障礙,是第一道難以逾越的關鍵性的障礙。
首先是認知障礙。
一是表現為婚姻道德自我評判的守舊。人的行為基本上受兩個東西的製約,一個是法律,一個是道德。生活中更多起作用的是道德規範。道德規範的製約功能,是通過內化為人的道德信念而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在留給我們今天還應高揚的傳統美德的同時,確也留給我們不少至今還難以擯棄的陳腐的東西。陳腐的婚姻道德在老年人的心靈深處還根深蒂固,形成自我的心理禁錮。當一些老人萌生再婚的念頭時,首先難以衝破的就是內心的陳腐道德觀念的自我心理禁錮,常常是強烈的自我道德批判而扼殺了追求晚年幸福的願望。對陳腐的東西我們應該擯棄。因為道德規範是社會曆史的產物,是發展變化的。就婚姻道德說,從群婚製到今天的婚姻製度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對老年再婚的道德觀念也是今非昔比。過去對老年再婚認為是“老不正經”,今天則是“天經地義”。
一是表現為婚姻功能價值取向的片麵。婚姻功能本來具有兩重性:就種族發展說,婚姻有繁衍後代的功能,這可以叫做生育功能;就個體發展說,婚姻有康樂人生的功能,這可以叫做愉悅功能。老年人在婚姻功能的價值取向上,至今還較多地傾向於單一的生育功能,以為子女成人,兒孫滿堂,已經完成了婚姻的使命,人都老了,還再婚做什麼?人家會怎麼說?因而壓抑放棄了再婚的追求。其實,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婚姻的後一種功能已經越來越得到強化。
其次情感障礙。
一是與原配偶的感情。特別是一些喪偶的老人,對原配偶的感情往往多是正麵的積極的肯定的感情體驗,因而難以忘懷,難以割舍,而且還會心存疑慮:我再找個老伴不是對他(她)的背叛嗎?其實,人的感情是具有兼容性的。“不忘老朋友,結識新朋友。”這句話正好說明這一點,也可以借鑒為再婚者的感情模式。
一是與兒女的感情。由於擔心自己再婚傷害了骨肉親情,也會形成心理障礙。其實,隻要親子相親相愛,老人再婚絲毫不影響骨肉親情。從現實情況看,那些支持老人再婚的子女也確實感覺到,既讓老人找到了晚年幸福,又減輕了自己的心理負擔,更好地表達了自己對父母的愛,親情一樣美好。
如此說來,老人麵對黃昏戀,關鍵就看您自己了。在我們社會不斷文明進步的今天,單身老人應理直氣壯地追求自己晚年的幸福,要敢於衝破自我心理禁錮這道障礙。前麵的故事中,黃老先生終於衝破了自我心理禁錮這道障礙。
我們祝福黃老擁抱自己晚年的陽光。
祝福更多的單身老年朋友享有這樣的晚年陽光。
祝福更多的單身老年朋友能勇敢地理直氣壯地追求這樣晚年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