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衝破阻力,追求晚年的陽光生活(2 / 3)

自那以後,我和她約定,每天清晨都到街心公園來散步。她的陪伴使我很輕鬆愉快地度過了一段時光,漸漸地一些熟識的朋友看出了苗頭:“黃總,周姨人看起來不錯,你應該考慮一下你的下半生了!”一語驚醒夢中人:“難道我這就是所謂的黃昏戀嗎?”

這一天,“咚咚咚”一陣敲門聲傳來。我打開門一看,一位不認識的年輕人走進屋來,他自我介紹後,我才知道,他是周姨的兒子。從交談中得知,他從別人口中得知我和她媽的關係,想來看一個究竟,我毫不隱瞞:“周姨是一個很不錯的女人,我在心底裏喜歡她,但她從沒提到過自己的意見。”周姨的兒子很明事理:“我不反對你們兩位老人的黃昏戀,但我必須來看一下,因為要嫁的畢竟是我的老媽,我得替她多長幾隻眼睛!”送走周姨的兒子,我知道女方那邊已經OK了,關鍵是我這邊兒女的阻力。

第二天,老地方,我又和周姨見麵了。她今天看起來比往常要興奮得多。散完步後,她竟然破天荒地說:“老黃,明天到我家坐坐,我的兒女都回來了。”我心頭被一種甜蜜所充滿。

我開始勇敢地追尋了

當我一路哼著小曲回到家中時,門口一輛雪亮的奔馳停放在那裏:兒子回來了。打開門一看,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今天不知什麼風全被吹回來了。我也顧不得問,就忙著和她們一起張羅著午飯,飯準備好以後,我突然一想:“今天不是節假日,你們怎麼全回來了?不過回來也好,我正要找你們商量事情呢!”

在談笑聲中,我們吃過了午飯。把殘局收拾好後,兒子把我拉到真皮沙發上坐下,提起了我昀近和周姨的事。大家一聽他提到此類敏感的事,立即全都圍上來了。

兒子說:“爸,我知道你一個人把我們撫養成人不容易,可現在你和周姨的關係那麼密切,就沒有替子女想想?你叫我們作子女的以後怎麼見人啊?特別是我丈母娘家裏,要是他們問起,我該怎麼回答呢?”

女兒的話更是尖銳:“這麼大年齡了,還找什麼老伴?你雅興真高,你可別忘了我們死去的娘。”

我感到心痛,這就是我的子女嗎?他們對我有幾多理解?我氣得把茶幾猛地一拍:“我有我自己的選擇。這麼多年來,我把你們撫養成人,結婚生子,為你們我把青春的年華全奉獻出去了,現在我老了,我必須為了自己晚年的幸福,去找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談判失敗,兒子和女兒一聲不吭地離開了家,看得出他們對我很失望,隻有媳婦跟我說了一句話:“爸,這事你自己作主吧!”看到剛才兒媳一聲不吭,神情中還露出對丈夫和小姑的不滿,我總算有點欣慰。

操勞了一輩子,到頭來,女兒和兒子都不理解我,我很失望,也感到自己晚年的淒涼。我老淚沾濕了枕頭……

躺在床上,我聽到鄰居老頭的咳聲一陣緊過一陣,她老伴在旁邊連連問道:“老頭子,好點了嗎?”她可能正在撫順地的胸部,以讓他丈夫喘過氣來。樸素的語言,簡單的浮想,勾勒出一幅多麼溫馨的畫麵。鄰居老夫妻的深情感染著我,我一躍而起衝向電話機,快速撥通周姨家的號碼。她還沒休息,當她拿起電話機一聽是我時,激動的連話都顫抖了:“你好……今天,怎麼有空,打電話……給我啊?”我快速地說:“明天早晨晨練後,我和你一起去看看你的孩子們!”

放下電話,我知道麵對晚年的陽光生活,我開始勇敢地追尋了。雖然其間還有許多坎坷要走,但人生有幾個黃昏?放過了此生,來生還能補回嗎?

故事給我們的心靈啟迪

這是一個苦澀的故事,也是一個欣慰的故事。這個故事給我們太多太多的心理學的啟迪。

啟迪之一:老年再婚的心理需要與滿足心理學告訴我們,需要是人的活動積極性的源泉,也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滿足需要的過程。人的需要基本上分為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一般而言人的低一級的需要滿足之後,就會有高一級的需要產生。這一理論盡管有許多地方有待研究,但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人的需要發展的特性,在生理的物質的需要滿足之後,人自然要追求社會的精神的需要,物質生活的滿足不能替代精神生活的需求。

老年人有其靠親子交往不能滿足的獨特的精神需要。

一是人際心理需要。人是群居的動物,人際交往需要是人的天性,離群索居是難以設想的。因而孤獨是人昀難以忍受的苦難,人為的孤獨是對人的昀大的懲罰,是精神苦役。人到老年,子女成家立業,甚至各奔東西。此時老人心理上種種“空巢”的感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空巢綜合征”,其中昀突出的症狀就是孤獨感。所以,老人有強烈的人際心理需要。即使子女經常與老人在一起,也不能很好地滿足老人的人際心理需要。因為親子存在著代際差別,在我們的文化中,父母向兒女敞開內心世界的程度是有限的。所以,隻有老伴是昀好的人際交往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