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每天工作16、17個小時,有人覺得他是一個工作狂。你去跟他討論工作的時候,他會非常非常的願意,可是突然你問他一個跟工作不相關的問題,他馬上就失去了精神,他會覺得這個事情沒有意義。他是真正喜歡他的工作,所以他對公司業績的要求很高,比如說一般公司,市場占有率如果達到82%,就會覺得簡直是太高了,怎麼會有這麼高的水準?可是比爾蓋茨第一個反應是那18%還被哪家公司占領?他還津津樂道地去演講,去宣傳他的數字神經係統的概念,出了兩本書,第一本《擁抱未來》,他在闡述信息高速公路的遠景,第二本叫做《數字精神係統》,他在闡述一個數字化的時代的到來。雖然他走在前無古人的大路之上,可是由於他非常地熱愛,他還做得非常地有樂趣。
當我們厭倦了自己的工作時,我們可以再一次去審視自己的工作清楚地分析自己為何要從事這項工作,這項工作的最終目的何在。然後回想自己從事這項工作起初的心願,緊緊把握住這份心願,不為起伏不定的酬勞所迷惑,就能由工作中獲得最大的樂趣。
“當我們死心塌地地熱愛自己所做的工作時,我們才能享受每天有限的幸福,過得滿足而有意義。”工作是一種樂趣,是我們快樂的源泉。讓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成就自己的事業,追求最大的人生樂趣,使我們無悔於社會,無悔於企業,無悔於家庭,無悔於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為了經濟獨立,也為了生活本身。它占據著你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段,可見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個人如果不愛自己的工作,他就會很慘,一天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他可能不怎麼快樂。如果你不想做一個不快樂的人,就要學會愛自己的工作。我們要知道,“工作”是你這一生都要做的事情,和你的命運是連在一起的,做什麼做多久都不是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安排的。不過不論你做什麼都是你應該做的,不論多枯燥多單調的工作,也不論多複雜難度多大的工作,都是一個讓你學習的過程,學到了什麼現在可能自己也不知道,不過所謂“藝不壓身”總有要用的時候。你不能懶惰不能放任自己也不能對工作發脾氣,如果你能換個心境思考,從不喜歡的工作裏可能就會發現可學的東西發現你不懂的東西,你的心態好了人也可以變得愉快,還可能迎來沒有想到的收獲和運氣。如果你可以從不喜歡的工作裏學到東西都能做好它,遇到喜歡的工作自然就能學到更多收獲更豐碩。所以,不管你做什麼工作,都不要因為不喜歡而敷衍了事,一定要認真對待你的工作,這樣才可以得到更多。
將要取之,必先予之
適當“讓利”,吃點小虧,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僅體現了你的能力,也會加深你和同事的感情。將要取之,必先予之,這也是一種高明的處世方法。
東漢時期,有個在朝官吏叫甄宇,時任太學博士。他為人忠厚,遇事謙讓,人緣不錯。有一年臨近除夕,皇上賜給群臣每人一隻外番進貢的活羊。具體分配時,負責人犯了愁:因為這批羊有大有小,胖瘦不勻,難以分發。大臣們紛紛出謀劃策:有人主張把羊統統殺掉,肥瘦搭配,人均一份:有人主張抓鬮分羊,好歹全憑運氣,朝堂上的大臣們七嘴八舌爭論不休。這時,甄宇說話了:“分隻羊有那麼費勁嗎?我看大夥隨便牽走一隻羊算了。”說完,他率先牽走了最瘦的一隻羊,瀟瀟灑灑地回家過年去了。見甄宇如此,眾大臣停止了爭論,紛紛效仿,羊隻很快就分發完畢,眾人皆大歡喜。此事傳到當朝光武帝耳中,甄宇就得了“瘦羊博士”之美譽,稱頌朝野。不久,在群臣的推舉下,他又被朝廷提拔為太學博士院院長。
大家可以看到,由於甄宇吃小虧牽走了小羊,卻得到了被皇上器重的大福,故意吃虧不是虧,而是有著深謀遠慮的精明之舉。吃小虧得大便宜,古今亦然!吃虧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關鍵時刻你一定要學會吃虧,這樣才能得“福”。
被世人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留下兩句四字名言,一句是“難得糊塗”,另一句是“吃虧是福”。對於修身養性,後一句無疑更值得人們奉為信條。板橋先生的名言“吃虧是福”,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過年走親戚偶然看見了“吃虧是福”的拓片高懸於廳堂。我細細想來,實際上,又有幾個人肯吃虧,又有幾個人真的認為“吃虧是福”呢?
在人生的曆程中。吃虧和受益是一種互為存在、互為結果的東西。一個人不能事事都隻想著受益,有些事情當時即使真得受益了,最終導致的結果仍有可能是吃虧;我們更不能時時怕吃虧,有些事情當時可能是吃虧了,但事後仍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受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