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選擇,還是放棄(3)(1 / 2)

放下很難,可能會帶來一時的損失或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後,會發覺所有的糾結與錐心反而可以轉換成一片海闊天空。放下不等同於放棄,更不是要你四大皆空。放下是一種感悟、一種心境、一種對外部事物進退取舍、輕重緩急、遠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該放下的東西,你便會擁有快樂的人生!

美學家朱光潛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人生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如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去意義與價值。所以,隻有那些懂得放下的人,才能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裏生活得充實、飽滿、旺盛,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美好。

人生苦短,放下,是一條解脫之道。放下,就是快樂。

放下重擔是一種快樂。

相信挑過擔子的人都體會過重擔在肩的吃力和分量,就算是輕擔,路遠了心裏也不堪承受,巴不得早點到達目的地,好盡早“撂挑子”。有時挑得實在累了,在半途歇會兒,雖然還要接著挑,但也能從那短暫的歇息中體會到些許舒服和輕鬆。所以,隻要能夠將那份壓在心頭的擔子放下了,都能從中體會到一種閑適的輕鬆。

放下“包袱”是一種快樂。

雖說思想包袱不是有形的擔子,可這無形的“擔子”給人帶來的壓力絲毫不比有形的擔子輕,有時還壓得人們透不過氣來。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見主人公因為思想包袱而茶飯不思,憂心忡忡,如果是有何“把柄”捏在他人手裏時,更顯得寢食難安。在現實生活中,因思想包袱而吃不香、睡不安者,也是不乏其人的。因此,一旦放下了包袱,心裏如釋重負,心情也自然跟著放鬆和快樂起來。

放下情感是一種快樂。

人類是最富有感情的動物,因此也是最容易動情的。現實中,人們常常祝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可偏有許多勞燕分飛的離愁別恨。有人說愛別人是痛苦的,而被別人愛是幸福的。兩個談情說愛的人,有時會覺得好累,尤其是那種愛得難舍難分又不能成正果的愛,明知道是一份沒有結果的愛。可當局者迷,心裏就是放不下,弄得終日裏牽腸掛肚,食不知味,憔悴不堪,身心都感到很疲憊。假如人們都能夠理性一些,跳出這些情感旋渦,將這“糊塗的愛”放下,心裏也就得到了一種解脫的輕鬆。

放下工作是一種快樂。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普遍感到工作節奏加快,要求越來越高。各項工作都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僅內容要有新意,而且形式要有特色,舉措要有力度,在崗位上的人都能體會到一定的工作壓力。作讓我們分身乏術,疲於奔命,更與快樂無緣。因此,在工作之餘,你不妨外出旅遊,加入“休閑一族”,投入到怡人的山水之中,讓整個心胸感受大自然的安詳和恬靜,充分感受放下工作的輕鬆和快樂。

放下名利是一種快樂。

名利心與生俱來。人一生下來就麵對一個燈紅酒綠、五彩繽紛的世界。若不能放下名利,人們會在“人比人,氣死人”的心理下產生嫉妒:在蠅頭微利麵前言不由衷;在逢迎拍馬中殫精竭慮;為一得而忘乎所以,為一失而灰心喪氣……。有了這種名利物欲之心,你富了,還會“得一千,想一萬”;你名利雙收了,還會“昨憐薄襖寒,今嫌紫蟒長”;黃道無緣,你會詛咒命途多舛;紅道受阻,你會哀歎力不從心……因而使你陷人心力交瘁的泥潭而鬱鬱寡歡。放下名利物欲之心,你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擁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的豁達,從而成為自己心靈的主宰,去自由自在地塑造你的心境。

人生的興奮與苦惱也無非是衣食住行、功名利祿。說到底也就是蠢蠢欲望在折騰人。折騰得自己像隨風舞動的沙子,總想找到一個出口,然而卻不斷地迷路。就算偶爾興奮也隻會是小人得意的淺薄。歡笑之後的痛苦隻有自己知道。

南非的總統曼德拉曾說過:“生命中最偉大的光輝不在於永不墜落,而是墜落後總能再度升起。”我欣賞這種有彈性的生命狀態,快樂地經曆風雨,輕鬆地麵對人生的起伏。

珍惜那些平凡日子相守的人吧,原諒那些隨沙飛揚的人,寬容那些落井下石的人,理解與自己格格不入的人。生命中人人都是擦肩而過,別讓陰霾遮住了心的燦爛。這個世界會誕生總統,但更多的還是誕生平民,你不會因為你是平民而不快樂。

放下就是快樂,但真正可以能夠“放下”卻非易事,它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心胸豁達,能有一顆理解和寬容的心;二是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不為名利所累。放下便是快樂。

微笑,就會有希望

一位成功人士曾道出他的成功秘訣:“如果長相不好,就讓自己有才氣;如果才氣也沒有,那就總是微笑。”

世事無常,人生永遠不可能如你所願。既然生活,就必定要遭受挫折。如何才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呢?答案就是笑對人生。夕陽逝去,帶來美麗的星夜;枯葉飄落,迎來晶瑩的雪花。雪萊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人生就像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